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曾经产煤炭,现在卖芒果转型发展,这笔账划算吗?实践给出了答案。云南丽江华坪县龙井村抓住县里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90%的贫困户都发展了芒果种植业。去年全村芒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人均纯收入1.6万元,实现脱贫。
金沙江沿岸起伏的山峦深处,一条河流穿村而过,云南丽江华坪县的龙井村临河而建。卖完了今年的芒果,村民们都在忙着修剪芒果树。“搞了提质增效后,我们村的芒果产量比去年高了一倍,村民们都干劲十足!”龙井村党支部书记李向阳说。
依托金沙江畔丰富的光热水资源,近年来,龙井村大力发展芒果产业。2019年,龙井村全村的芒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人均纯收入1.6万元,正式脱贫出列。截至今年10月,龙井村已经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无霜期300天以上,种植芒果有优势
过去,整个华坪县都以煤炭工业为主,煤炭业产值一度占到县里工业总产值的七成。龙井村的村民大部分靠去矿上打工维持生活。
然而,华坪是云南省最大的优质晚熟芒果主产区。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转型,华坪县开始积极打造“金沙江百里芒果走廊”。而位于“走廊”核心区域的龙井村,把芒果变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龙井村海拔最高处有1980米,海拔最低的龙井河入江口1050米,相对高差900多米,年均气温21.9摄氏度。“村里的无霜期能达到300天以上,为我们发展立体农业种植提供了优势条件。”李向阳说。
“风味浓郁、优质晚熟、绿色有机,我们村的芒果不愁卖。”龙井村9组村民李元贵说。2014年,李元贵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看着别人家种植芒果红红火火,李元贵也学着种了起来。在村里的帮扶下,李元贵种了30多亩芒果,现在一年仅芒果就能收入10多万元。
李向阳介绍,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芒果,全村236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引导下,村里90%的贫困户都种上了芒果。
帮扶贫困户,建立产业互助金
转型发展新产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缺资金、缺技术成为制约龙井村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补齐短板,龙井村一方面建立村级产业互助金,另一方面开展芒果种植技术培训,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龙井村10组村民陈清明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经济十分困难。2017年,陈清明向村里申请了5000元产业互助金,也开始了芒果种植。从2015年开始,村里通过整合民族团结示范创建项目资金,设立专门的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无息借款,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根据需要提交申请,每户5000—7000元不等,具体额度根据贫困户的种植规模确定。”驻村工作队队长梁杰说,“这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少资金的问题。”
有了启动资金,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贫困户丁顺福从2015年开始种植芒果,但因为缺少种植技术,几亩芒果挂果失败,几乎没有收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龙井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促进芒果种植提质增效。
每年,龙井村至少举办两次技术培训,一次50—60人,主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这些村民缺技术、缺经验,如果仅仅只靠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思维,效益就会大打折扣。”梁杰说,“现在我们推广绿色有机种植,产品品质更好,也更受欢迎。”
经过技术培训后的丁顺福,芒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三四亩,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亩。
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后劲足
从村庄山脚下往上看,一条崭新的硬化公路直接通往云盘山,那里有龙井村的三个村民小组。
李元贵的家就在这里,“过去这段路是土路,一到雨天基本就没法走了。芒果收获的时候,遇上雨季,交通一中断,农产品很难运出去。”
芒果运不出去,收购的车子又进不来,李元贵和村里的果农只能骑着摩托车或者用马匹运输芒果。“路况不好,一路颠簸下来,芒果品相也受到了影响,辛辛苦苦一趟,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李元贵说。
在各方的争取和帮扶下,近年来,龙井村的通村公路得到建设与完善。全长10余公里的云盘山公路硬化完成,于2018年11月通车。龙井村的硬化道路全部通到了村小组,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
云盘山公路硬化,村里有80多户300多人直接受益。交通条件改善,村民出行方便了,进村收购芒果的果商也多了。“阴天雨天都不怕,什么时候都有老板来收。”李元贵说。
尽管靠着金沙江边,村子的产业种植却十分缺水。为了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去年村里投入500多万元建设芒果提灌项目,后续的太阳能提灌项目也在筹备当中。一个个提灌站建起来了,一个个蓄水池保障了每一块芒果地用水。
李向阳介绍,村里投资建设了一个村级芒果交易场地,投入近100万元修建冷库和改进产品包装,收购商由村里合作社直接对接。不仅如此,龙井村的网络宽带也已经覆盖到半数以上的村民小组,“下一步龙井村还要接入电商,让我们村的芒果卖得更远。”李向阳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