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沈亦伶
农村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今年10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增速较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稳步复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潜力大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由降转增
最近添置的物件,哪个最能提升幸福感?
“建了淋浴房,装上智能热水器,一共花了5500多元,真是值!”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村民胡敏说,“过去一到冬天,洗澡要去大澡堂,如今方便多了。”
“客厅有柜式空调,卧室装了挂式空调。这几天,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空调一开,暖风呼呼地吹,过冬不遭罪。”细数这些年添置的大件,胡敏打开话匣子,电视从“大疙瘩”变成大屏幕,洗衣机升级成全自动,家里还买了电动车、面包车……
消费升级同样发生在四川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算算这些年电费变化,就知道村民消费水平噌噌涨。以前每家每年用电几十千瓦时,现在每家每月用电就有几十千瓦时。”村党支部书记蒋光慧说,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经成了“标配”,全村小汽车有几十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30元,由上半年下降1.6%转为增长0.8%,名义增速年内首次由降转增,农村消费市场动能充沛。
农村消费热情为何高涨?
口袋越来越鼓,农民敢消费。“这些年收入高了,买东西底气足了,日子越过越好。”胡敏在村里卫生纸厂上班,老伴儿承揽附近建房工程,全家一年收入能有10万多元。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被逐步唤醒,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活跃,为我国消费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介绍,一方面,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城乡消费更加平衡,能够促进我国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另一方面,在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消费品,在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可以挖掘新增长点。
优惠政策落地,农民愿消费。汽车、家电、餐饮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顶梁柱,也是打开农村消费市场的重点。
多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介绍,农村地区具有推广新能源汽车诸多优势条件,为促进适合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多部门7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据初步统计,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近4个月销量已超过18万辆。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有利条件不断释放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
亮点足
1—10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8%
群山环抱的廖店村,过去因交通不便,农产品出不去,消费品进不来。
一根网线改变了廖店村。今年6月,在县里支持下,多家快递公司把快递点延伸到村。“快递点就设在村委会大院,村民动动手指,就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每天村里能有50多件快递。”蒋光慧说。
优质消费品下乡,土特产品出山。村里发展3500多亩山茶、3000多亩脆红李。不少村民搞起电商,“网红”农产品、乡村直播员涌现。“农产品销路不用愁,一亩茶叶收入达5000元,脆红李亩均收入更是过万元。预计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能达1.8万元。”蒋光慧说。
电商进村,是农村消费一大亮点。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34.3%。“电商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促进下沉市场消费崛起,提升农村消费便利化。”李国祥说。
让农村电商从“一时火”到“时时火”,还有短板需要补齐。“冷链物流、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欠账多;农村点多面散,物流成本高,市场主体布局农村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洪涛介绍。
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累计支持1338个县,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乡村电商站点14万个。
此外,农村消费市场面临优质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农民消费理念从‘不讲究’向‘不将就’转变,更加追求产品品质。但同时,农村地区的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商店等布局少,农民买不到想买的。”李国祥建议,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建设,构建大型市场、流动集市和便利商超相互配合的网络。各类市场也应积极研发生产更多贴近农民的产品, 让农民能买到品类多、品质好、品牌优的商品。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发挥以城带乡作用,加快形成城乡消费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监管
为农民营造舒心的消费环境
让农村消费持续强劲,要有完善的“硬设施”,更要打造有序健康的“软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近日,在徐州睢宁县,一场整治农村市场“三无”“山寨”产品行动开展。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160余户,立案7起,查扣涉嫌问题食品55件(箱)。当地还在农村集贸市场设立投诉服务窗口,鼓励村民提供相关线索。
“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管,势在必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农村消费市场有其特殊性,市场主体点多面广,其中一些是流动商贩;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难以触及各个角落。这些都给了不法商贩可乘之机。
刘俊海介绍,从商品种类上看,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服装鞋帽等“三无”“山寨”产品是监管重点。从时间上,农村庙会、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是侵权高发期。有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性措施,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不能让农村成为监管死角。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5部门联合部署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关注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商、小餐馆、校园周边小超市小商店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重点关注传统节令食品集中上市、群众集中消费、食品消费量大的重要时间节点,重拳出击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
“维护农村市场秩序,离不开农民消费维权意识的提升。”李国祥说。农民对商品品牌和品质的鉴别能力需要提升。
李国祥建议,一方面可在集贸市场,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宣讲;另一方面,结合社区网格化治理,开设流动维权窗口等,强化监管力量,降低维权成本。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