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崔舒飞】12月15日,环球网记者随“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天竺综合保税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保税区今年前10个月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税收分别增长32.6%、32.2%、12.1%,进出口增长0.9%。在这一项项扎实成绩的背后,是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铿锵步伐。
天竺综合综保区于2008年7月批复设立,是全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首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础设施,享有“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特殊监管政策。
“以前,医药产品无法通过跨境电商进口;今年“6·18”之后,已产生18万单业务……”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郑杰就综保区近年先后实现的20余项创新进行了说明。其中,最为突出是四个“全国唯一试点”:一是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该政策于2019年10月获批,在今年“6·18”活动期间正式落地。区内药品药械进口占全国的21%,疫苗进口更是占到全国的95%以上;二是文物入区鉴定和保证保险。入区鉴定是将文物进出境监管职能延伸到区内,助力文物回流。保证保险是全国首创,为企业节省七成财务成本;三是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免抵退税。借助该试点,每台发动机节省时间15天、成本20万元,避免重复缴税300万元;四是卡口智能化监管,实现卡口智能验放、快速放行。
医疗健康产业之外,综保区在文化贸易、升级型消费、航空服务等重点产业也形成了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占比上,由加工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90%转型为第三产业占95%,高出全国综保区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
近三年,天竺综保区年均进出口值增长为18.3%,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4.4%,企业利润年均增长51.6%,园区属地税收年均增长32.2%。一年保障全市95%以上的国际货邮吞吐量和所有的国际寄递业务量。此外,综保区还建立了北京2022年冬奥主物流中心场馆,创新开展了保税交易、保税拍卖服务、生鲜进口等业务,服务首都发展。在谈及综保区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角色时,郑杰介绍:“很多货物都是在天津港上岸,在综保区通关,为企业提供了很大便利。”
未来,综保区将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升级,全力发展医疗健康、文化贸易、升级型消费、国际寄递物流等产业,打造“具有服务贸易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首都对外开放新高地,服务首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