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久久为功,绿色发展创美好未来
2020-12-16 11:21:00  来源: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十三五”时期,天越来越蓝了,地越来越绿了,水越来越清了,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越来越近了。

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环境更美

虽然天气渐寒,但云南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里依然生机盎然。随着湿地恢复,当地鸟类种类也从2016年的172种增加至270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在一系列考察调研中,从青山到绿水,从草原到沙地,从森林到海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到建设好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再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2019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74.9%,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展开。

“擦亮”蓝天,我国化解钢铁产能约2亿吨;燃煤电厂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9亿千瓦;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完成散煤治理2500万余户。

保卫碧水,我国建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中,近九成河道告别“黑臭”;长江经济带95%的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空气好了”“环境美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逐渐变为现实。

发展更绿

从守着荒山要饭吃到靠种油茶、区域治理走上生态富民路,河南光山县10万贫困人口的绿色转身,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剪影。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在山西右玉,经过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在新疆阿克苏,昔日亘古荒原上建成一道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绿色长城”,让风沙之源变成绿色果园……越来越多地方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十三五”以来,绿色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产业结构在调整。各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整顿“散乱污”企业,为拥抱“高精尖”产业腾出空间,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清洁能源占比迅速提高、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持续降低,去年降至57.7%。

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截至2019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强制垃圾分类、“限塑令”升级,绿色家居、绿色出行引领绿色消费,阶梯水价、阶梯电价以及电动汽车补贴,激励公众厉行节约……人们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而行。

法治更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对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2017年7月份,中办、国办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上百人被问责。

这几年,宁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彻底关停保护区内所有煤矿、非煤矿山、洗煤储煤厂;陕西拆除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群,保护区里的小水电站逐步退出……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十三五”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落地见效,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排污许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制度相继出台。

在四川广安市华蓥市明月镇,明月村的张锦华担任村级河长以来,几乎每天都要沿着渠江走上几公里。自2017年、2018年全省相继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四川加大水污染整治力度,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5年来,河湖长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改革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5年来,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完成制修订。严格环境监督执法,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态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鸣、记得住乡愁……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向着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的美丽中国再出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