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一列满载口罩、耳机、服装等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南铁路场站鸣笛发出,至此,“湾区号”中欧班列8月份始发以来累计发送货运量突破1万吨。“中欧班列现在非常受欢迎。”“湾区号”中欧班列运营方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欧班列凭借时效快、全天候的独特优势,成为联通亚欧大陆的主要桥梁和通道,成为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更折射出中国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的不懈努力。
“应对逆全球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要以开放促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认为:“疫情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变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不断上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魏浩认为,疫情对我国提出了新挑战。首先,出口市场萎缩风险加大。疫情导致各国经济下行,世界经济可能进入较长期衰退阶段。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我国目前的出口规模,还会间接影响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其次,吸收利用外资难度加大。疫情导致一些国家更加强调向内需市场发展。对外投资不确定性风险加剧。
有关专家指出,面对经济下行风险,应当加快推进贸易创新发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应对风险。“紧紧抓住通过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加强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这一战略。”魏浩强调,不仅要切实提高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更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聂平香认为,加快推进贸易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创新贸易方式。扩大一般贸易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谈判、议价能力。加大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试点城市的支持力度,提升加工贸易。鼓励出口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多渠道搭建内销平台,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创新贸易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此外,要加快发展文化、中医药等新兴服务贸易,加快推动数字贸易发展。
当前,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的情况下,我国还应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一方面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积极推动高质量“走出去”。
“建设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循环,关键是畅通进口环节和内贸外贸一体化,进口和出口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两个重要纽带。”魏浩表示,进口产品在我国国内市场上的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仍有提升的空间。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用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聂平香认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依托庞大国内需求,深化改革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上“堵点断点”,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通过全面扩大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中国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要素供给体系、创新供给体系、生产能力体系和消费市场体系。同时积极推动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国内市场优势,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