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相继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1月12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先后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河南等。网络上关于“回与留”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攀升。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阖家团聚是大多数外地“打工人”的小奔头,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经受严峻考验,回不回家,是摆在异乡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更是摆在政府、企业和社会面前的一道节前“加试题”。12月3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引导务工人员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留在务工地过年,指导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做好加班工资支付和调休等工作,引导务工人员错峰返乡返岗。
引导“就地过年”,是对当前疫情形势科学判断的结果,全国各地的天气“冷冻”模式为病毒生存提供了温床,加之春节临近人员流动频繁,疫情防控之弦不得不绷紧绷实。“引导”而非强制,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充分理解,既有理性角度的利弊权衡,也有感性视角的情感考量,是应时应景应势之举。
“就地过年”呼吁之下,解释清楚引导背后的初衷,帮助大家认清形势,守住疫情防控的“安全线”,保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线”,从而形成“留下”是双赢的思想共识,这是当前最迫切的,各地先后拿出了硬核实招。浙江省印发《关于鼓励留员工稳生产确保经济高质量“开门红”的通知》,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等措施,吸引外地员工尽量留在当地过年;江苏省发布通知,引导群众“两节”期间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省内就地过节,原则上非必要不出省;四川省印发《四川省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一版)的通知》明确,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带头在川过节,可实行弹性休假。提倡务工返乡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在工作所在地过年。
“政策留人”让企业有方向感、群众有认同感,更要让“异乡人”有“亲切感”。“就地过年”不是简简单单的“留下”,而是既要“留人”也要“留心”。留下来要保障年味不能少、关心不能少,要有“真金白银”的关怀,也要有真情实感的温暖。在浙江宁波,稳定生产、暖心行动、加强服务等方面“7条政策”让“留下”更有底气,也更有“人情味”,不少企业食堂在春节期间免费供应用餐外,充分考虑文娱活动需求,安装娱乐设备,并承诺在春运高峰期过后,可以错峰回家并享受一周带薪休假和往返车费补贴,可以说是实在又暖心。在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细致周到的“留人大招”,比如将“就地过年”与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相挂钩、发放爱心大礼包、寄特产回家等,越是细枝末节、细致入微的“留人红利”,越是彰显以人为本的关怀和体贴。
民生无小事,只有设身处地与“异乡人”共情,才能理解春节返乡潮背后的思乡之情、访亲之切,才能真正让倡议落地。“就地过年”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是为了保障回家的路时时畅通、家乡的大门平安顺遂。回乡团聚可以延迟但是不会也不能一直“缺席”,待到春暖花开时,该有的假期、该有的相聚一个也不能少。(蓝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