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块奋发有为的热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遵义标志着伟大的转折,“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青瓦丹柱,灰砖白墙,二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古朴、大方。86载时光荏苒,匾额上“遵义会议会址”六字,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愈加粲然。1964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遵义会议会址”。
楼前的小槐树早已枝繁叶茂,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走进历史现场。27平方米的会议室依然维持原貌,长方形的会议桌被椅子围在中央。房间一壁挂钟的钟摆声音和当年会场的铿锵辩论,仿佛穿越历史而来——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开了整整3天,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是非分明。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3天里,一个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议形成。它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就是《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
拨云见日,豁然开朗。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
遵义会议决议传达到各军团、师、连队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各级指挥员、战士们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泪水与雨水交融迸流。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展陈史料铭记了这样一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愈加坚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奋斗和成长的光辉历程中,处处镌刻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走新路的深深烙印。三大改造、改革开放、脱贫攻坚……见证着磅礴厚重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历史经验。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在遵义会议精神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探索真理的路愈走愈宽。走进遵义会议会址,登上娄山关,渡过赤水河,耳边不时传来代代相传的歌谣,“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军民情谊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被英雄的鲜血浸润的热土,今天被国家和民族奋斗发展的热潮深深浸染。遵义会址后门,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生机勃勃。红色的遵义,英雄的遵义,如今也是绿色的遵义、时尚的遵义、花繁叶茂的遵义。
一个多姿多彩的遵义向我们走来。
(相关报道见第五、六版)
(本报记者刘琼、万秀斌、任姗姗、王子潇、黄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