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16里村路,他一直在守护
2021-02-07 18:03: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游仪  
1
听新闻

腊月二十,天刚亮,81岁的王诗进扛起铁锹,握着扫帚就出了门。身后,老伴王运仙推着独轮车,步步紧跟。

前一晚,疾风骤雨。雨水顺着山势袭来,带下不少石子,散落在路上。

雨还在下,老两口却不在意,一个铲石,一个推车,沿路清理石子、杂草。不一会儿,两人就沿着山路走出去四五里地。

王诗进家住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新田村,入党已有55年的他,从修路到拓路再到护路,和这条村路较了一辈子劲。

村子偏,藏在深山,过去没路,出门得爬山,运输靠扁担。“那时候去汤口镇买粮,有35里路,要翻3座大山。早出晚归,兜里揣着苞芦馃,饿了就啃两口。”王诗进回忆,运茶去富溪乡的那条路,要蹚过18道河。

巡完一段路,老伴靠在推车上休息。王诗进讲起了当年修路的事。

“书记,咱村能不能修条路?”那是1978年,王诗进担任未撤并的田里村党支部书记。有一天,村民王冬玉捏着湿乎乎的茶叶找上门。挑着一担子干茶去乡里,不承想,过河时落了水,湿了茶叶,也误了事情,身形高大的汉子一时间难过地掉下泪。

这不是头一遭。王诗进和村干部拿定了主意,决定去乡里找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跑前跑后,他终于把举铁锤、扛锄头的修路队迎进了山。捶捶打打一年多,随着最后一声炮响,路有了,能容纳一辆板车通过。

有了“板车路”,村民们买粮运茶,方便不少。从“板车路”再到柏油路,还要说回到1999年。当时乡政府牵头拓宽路面,资金成了难题。钱不够,大家凑。王诗进第一个站出来,和老伴一起捐了1000元。“自个儿是名党员,拓路又是好事,自己不带头,哪能叫别人先捐钱?”

路修了,管护又遇难题。山路蜿蜒,一面靠着高峰,一面临着山崖。路不护,容易杂石遍布,影响行车安全,还伤路面。

巡线长、工资低,还有风险,头3个护路员,一个都没能坚持下来。“老书记,护路这个活儿,怕是只有你能接。”2005年,时任村支书江鑫找到王诗进。

“心疼啊。”路是心里的宝贝,王诗进一口应承下来。16个年头,16里路,无论严寒酷暑,王诗进每天早上都会出现在这条路上。这股劲儿,也鼓舞了王运仙,她心甘情愿陪着老伴干。

看他年事已高,村里新招了一个护路员,帮着分担一些活。王诗进也不服老,护路的事一点不耽搁,“10把新扫帚已备妥,今年还要接着干。”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7日 04 版)

标签:护路;老伴;扫帚
责编: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