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微评|“农民院士”朱有勇扎根田间地头把科技之光照进农家
2021-02-25 12:43:00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海宝明  
1
听新闻

1 

2018年两会现场,曾经发生了院士代言土豆的神奇故事,引起媒体聚焦。故事的主角就是被农民群众亲切的称呼为“农民院士的朱有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朱有勇手拿一颗硕大的土豆现身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向中外媒体记者讲起了他的科技扶贫故事。普通土豆不过鸭蛋大小,而他指导村民种的土豆比鸵鸟蛋还大,重的一颗就有5斤。靠种冬季土豆,边陲村寨里村民的冬闲田变成了高产田、脱贫田。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2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2020年12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1689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804人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朱有勇的名字位列受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名单之中。

朱有勇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朱有勇科技扶贫的先进事迹和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深入基层,融入到群众之中,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2 

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习近平同志要求科技工作者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要求,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扎根田间地头,让科技之光照进农家,给田野带来新希望。朱有勇就是这些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的代表。

作为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实践把科研成果播种在祖国的大地上。朱有勇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各地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同志上了一堂经典的科技扶贫示范课。这堂扶贫示范课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借鉴的东西。

这堂扶贫示范课的要点之一:真扶贫,扶真贫,身子必须沉得下去,扎根田间地头。 

身子沉下去,真正的融入到群众之中,活力才能真正的迸发出来。参加扶贫工作以来,“农民院士”朱有勇每年有一百多天生活在边陲村寨,与农民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边陲村寨是朱有勇和他的科技扶贫工作团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他们科技研发、科技实验、科技成果推广的实验场。在一线扶贫,他们脱掉了西服革履,换上了迷彩服,穿上了农民的装束,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他们拿起了农具亲自给农民朋友做示范,给人的印象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身上带有的是泥土的气息。他们真真正正和农民群众融合在了一起。脚上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大的力量。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是扶贫工作的大忌。参加一线扶贫工作的同志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之中去,了解群众的呼声,从群众之中汲取智慧,同群众水乳交融,打成一片。

这堂扶贫示范课的要点之二:真扶贫,扶真贫,必须学会和群众交流,必须学懂弄通群众的语言。 

我们许多年轻干部到基层农村调研,许多年轻同志到农村参与扶贫工作,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进村访户,和农民群众聊天,三言两语之后没话了,场面相当的尴尬。不懂群众的语言,不会和农民群众交流,因而也就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可能融入群众之中。朱有勇带领他的科技扶贫工作的团队刚开始进入边陲村寨开展扶贫工作的时候,他们遇到的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他们面对的是拉祜族群众,许多拉祜族群众不懂汉语,朱有勇和他的同事们不懂拉祜族语言,扶贫工作的同志和扶贫对象根本无法沟通交流,扶贫工作也就无法开展。但是这些困难难不倒朱有勇和他的工作团队,朱有勇带头,从比比划划开始,向拉祜族群众学习语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有勇和他的工作团队终于过了语言这一关。同样我们在一线参加扶贫工作的干部必须学会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必须学会和农民群众沟通交流,必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如此才能更好的推进我们的工作。

这堂扶贫示范课的要点之三:真扶贫,扶真贫,心里要有一份真挚的爱,必须秉持亲民、爱民的初心,永葆爱民的情怀。 

“农民院士”朱有勇出身于农民的家庭,从小就会干农活,深深的懂得农民的疾苦,对农民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朱有勇和他的工作科研团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无偿的转让给边陲村寨的贫困群众。朱有勇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无偿的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培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在扶贫工作中,朱有勇和他的工作团队也曾遇到许多意想不到问题,也曾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问题,为民爱民的那颗初心让他们坚持下来。大家知道,改变农民传统的旧有的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工作团队用成果说话,用事实改变农民落后的观念。刚开始开展扶贫工作的时候,当地的拉祜族群众,不相信冬季马铃薯种植能够给他们带来收益,朱有勇和他的工作团队在当地租地亲自种植冬季马铃薯给农民群众做示范,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这堂扶贫示范课的要点之四:真扶贫,扶真贫,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 

扶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好的经验、好的传统不能丢,保持扶贫成果仍然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做大量常态化的基础性工作。2019年8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中指出,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朱有勇和他的工作工作团队在开展扶贫工作的时候,也曾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常人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朱有勇和他的工作团队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松懈、不放弃,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朱有勇的成功经验启发我们,做基层工作,不能畏难,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功到自然成,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付出不懈的努力,赢得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任何战胜不了的困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清晰的阐明了“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扎根田间地头,让科技之光照进农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