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人类反贫困的划时代成就
2021-02-26 10:15:00  来源:《红旗文稿》  
1
听新闻

在2020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用“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明确了脱贫攻坚战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壮美篇章。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一份优异答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希望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打响气吞山河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经过8年多矢志不渝、接力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上了一份放眼历史、放眼世界都无可比拟的“脱贫答卷”。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绩。按照贫困标准计算,2012年年底至2019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至551万人,累计减贫9348万人。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到2020年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构建了科学严密的脱贫体制机制。围绕脱贫攻坚的责任、政策、投入、工作、监督和考核等六个方面,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了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起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有8亿多人脱贫,不仅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的国家,而且是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从同各国共享减贫经验信息,到一批批合作项目在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中国以实际行动助力他国减贫。中国的减贫工作不仅有力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而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标杆,坚定了全世界消除贫困的信心。

一个郑重承诺

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壮举,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赤子情怀的充分彰显。“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心中牵挂最深的是困难群众,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与全国人民一道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的每一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都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专题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指引脱贫攻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茫茫林海到草原牧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嘘寒问暖、送上祝福,深深温暖着每一名贫困群众,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党的初心使命立场的集中彰显。“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取得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兑现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立场,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始终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的生动彰显。“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的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理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突出县作为前线指挥部的重要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种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合力攻坚,推动了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展现了我们党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一种伟大精神

脱贫攻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最终要靠广大群众的团结奋斗来实现。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如何,影响着脱贫攻坚的进度与成效。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必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它不仅消磨人的意志、瓦解脱贫的信心,而且严重影响脱贫的自觉性和行动力。脱贫攻坚,既要在物质上脱贫,也要在意识和思路上脱贫,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加强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引导,贫困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转变,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得以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得到提振,我要富、我能富的脱贫志向在思想深处扎根。同时,针对贫困群众开展技术服务、支教服务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促进贫困人口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发展动力。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形成的自信担当、自立自强精神是永久留存的宝贵财富。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如果自身不积极、不努力、不作为,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中国的脱贫攻坚,“输血”发挥基本保障作用,“造血”才是根本、长久之计。“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不仅积累和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凝聚起伟大的精神力量。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全体中华儿女,国内国外,不论东西,不分南北,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同舟共济,锲而不舍,攻坚克难,敢于斗争,善于胜利。这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再弘扬、再凝聚、再丰富、再强化。

坚持增长物质财富与提升文明水平相结合。“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发挥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带领群众修订村规民约,消除陈规陋习,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改变了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升了贫困地区的精神风貌与文明水平,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了长期的精神支柱。

一套治理方案

从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到严格考核评估保证脱贫成效……在长期扶贫脱贫的实践中,党和政府不断探索贫困治理规律,总结贫困治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贫困治理方案。

抓好基层,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能否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直接关系着贫困治理的成效,更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抓好基层党建,强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分期分批向贫困地区派出了一大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通过抓基层党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一个个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的组织支撑。虽然每个有减贫要求国家的政党制度不同,但中国减贫实践中这种执政党推动高效的基层组织模式是给人以启发的。

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方略。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变革。精准扶贫方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包括“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在内的逻辑严密的贫困治理体系。在“六个精准”方略中,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和前提,项目安排精准是基本路径,资金使用精准是项目安排精准的重要保障,措施到户精准是政策落实落小落细的重要手段,因村派人精准是贫困村治理的重要组织与人才支撑,脱贫成效精准是落脚点和目的。在“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策略中,发展生产扶贫是主攻方向,易地搬迁扶贫是重要补充,生态补偿扶贫是双赢之策,发展教育扶贫是治本之计,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是基本防线。而解决“四个问题”涉及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关键环节,不仅环环相扣,而且步步跟进,体现出科学严谨的治理逻辑,给其他寻求减贫策略的国家和地区以实实在在的启示。

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强大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广泛地、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强大扶贫开发合力,贫困治理才能取得成功。凝聚各方力量补充政府扶贫职能,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为脱贫攻坚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特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不只是简单的帮钱帮物,而是产业新组合、资源再整合,实现多方共赢。这种广泛动员、多方协作、合作共赢的扶贫模式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与高度肯定。

严格考核评估,保证结果真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核评估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作用,他特别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而且要较真、叫板”。能否科学考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关系着贫困治理的质量和成色。考核评估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指挥棒”“质检仪”和“推进器”的作用,为树立正确导向、保证脱贫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评价办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考核评估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体系。在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考核上,采取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媒体暗访相结合的办法,由党中央、国务院审定考核结果,倒逼各地抓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各环节、全过程,建立起了包括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民主党派、扶贫办、纪检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群众、媒体、社会等在内的多渠道全方位脱贫攻坚监督体系。把各方面的监督结果运用到考核评估中,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作者: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