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自己的道路 把建设引向胜利
2021-03-26 09:48: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光明日报记者 王琎 底亚星

九月,北京最为明媚清爽的时节。1982年9月1日至1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被赋予特殊使命:通过对过去六年历史性胜利的总结,为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党的十二大担当了这一历史重任。大会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邓小平同志曾高度评价这次重要会议:“十二大同七大比,同七大起的作用一样,七大是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是把建设引向胜利。”此后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小康示范村。新华社发

道路探索: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渐步入正轨。

彼时,苏联、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入改革阶段,但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大多在摸索中陷入曲折。

接下来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成为中国人民关心的首要问题,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道必答题。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拨云见日、举旗定向。

以党的十二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大路上,中国跑出了现代化的“加速度”。

1982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00美元左右,2019年,该数字突破1万美元;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模拟寻呼系统,2019年,中国进入5G商用时代;1984年,中国首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公司超120家……中国面貌日新月异,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新时代。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40多年时间里,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成为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新华社发

在这条大路上,人们鼓起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时代要求。此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蓬勃开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日渐繁荣,人们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进入新时代,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用而不觉”,人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筑梦、逐梦。

在这条大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从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有了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走得对、行得通。

蓝图初绘:明确“小康”战略目标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国人对“小康”的向往,穿越竹简、丝帛、纸张、网络,源远流长。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表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千年梦想与崭新追求的对话,折射出蓝图初绘时探路者的无穷想象力。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郑重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一个敦本务实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二大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确定的实现四个现代化调整为实现小康,实事求是地考虑了我国经济落后和发展很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从思想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在发展速度和发展目标上急于求成、欲速不达的问题。

这是一个只争朝夕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二大提出分两个10年“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小康,从此第一次有了较为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部署意义非凡,举措落子坚定,“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日渐清晰。

1983年,视察江苏等地后,邓小平同志倍感欣慰:“一路上看到情况很好,人们喜气洋洋,新房子盖得很多,市场物资丰富,干部信心很足。”

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4000亿公斤,人均400公斤,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1985年底,“六五”计划的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升,过去许多定量分配和凭票供应的商品,除粮、油外已基本取消票证、敞开供应。

…………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历史行进到今天,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攻坚克难、化危为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答卷。

急流勇进: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国门初开的岁月,春风浩荡,人人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经验,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宣告,“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并把“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今后一个长时期要抓紧的重点工作之一。

以党的十二大为起点,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逐渐扩大。

破旧立新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对于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举办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有些人心存疑虑,甚至视其为冲击社会主义的洪水猛兽。

进与退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启程南下。1984年春,他实地考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等地。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令他信心倍增。视察途中,他多次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总设计师登高望远、判明大势,使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正确方针得以贯彻下来。此后,一系列重大举措紧锣密鼓地推进,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

1984年5月,党中央决定开放北起大连、南至北海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党中央批准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6年7月,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递交申请,复关谈判拉开序幕;11月,邓小平同志把一张刚发行的飞乐音响股票赠给来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

…………

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贫穷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里洞悉开放大势,团结带领人民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回顾沐风栉雨、笃定前行的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号召。

目标仍在前方,历史还将续写。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昂首阔步走好自己开创的人间正道!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6日05版)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