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砺匠艺、锻精品,聆听“国企工匠”的初心故事
2021-04-01 17:11:00  来源:光明网  
1
听新闻

【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

文/图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孔繁鑫 曾震宇

3月30日上午11点多,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车间里,世界领先的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正锤炼着一根通红的“铁柱”。

站在距离“铁柱”十几米远处,热浪和轰鸣依旧迎面扑来。“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捶打锻造,电机转子成品便可以脱颖而出了。”这台水压机的操作者、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刘伯鸣说。

寒来暑往,从事锻造工30年以来,刘伯鸣与这台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钟情陪伴”,独创40种锻造方法,开发31项锻造技术,攻克90余项重大产品锻造工艺难关,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项。

刘伯鸣指挥锻造水压机操作

器物庞大,手下却是“绣花”的活;力有千钧,心中却系“毫厘”之事。刘伯鸣所在的锻造工序在装备制造行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大型锻件制造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刘伯鸣深知锻造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也深知“卡脖子”之痛。“凭借多年经验比对各部尺寸,我们破解了超大钢锭中心压实、超大截锻件面晶粒细化、机械性能均匀性等技术瓶颈。”刘伯鸣说。

一次次测量辅具和封头,精细调整水压机控制变形,在百吨锻件上做足“绣花”功夫。凭借严谨精细的工匠精神、丰富扎实的经验积累和锻造技术,他指挥锻造的核电锻件产品全部一次合格,每一件都是精品,提高了我国核电产品20年使用寿命。

“一重大工匠”隋毅

与刘伯鸣所在的车间相邻,被誉为“一重大工匠”隋毅正在重型装备制造厂车间作业。有23年党龄的隋毅,将自己的从业经历划分为“两个十年”。

“入党的第一个十年,参与装配完成了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先后解决千吨级底座组装调整、超长超高立柱吊装及横梁的安装精度校验等难题;第二个十年,制造了国内首套筒节成型机,通过自制量具,反复校验,解决了换辊精度难题……”隋毅告诉记者,在今后工作中,他与所在团队将最大限度发现新课题、挖掘老课题,在创新、创业、创优、创效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同样作为“一重大工匠”桂玉松,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刀客”。65年前,桂玉松的祖辈来到这片莽莽荒原,始建这座万人大厂。这些年来,桂玉松参与了715吨整锻低压转子的研制,负责为钢铁锻件钻孔打槽。

“对它的加工,难度是什么?”桂玉松介绍,一是其上槽多且既窄又深,现有刀具无法满足加工要求;二是需要钻通17米长孔,现有机床无法满足进口刀具的精度。

桂玉松介绍低压转子加工过程

经过桂玉松等人反复分析刀具损坏原因并修复改进、再次试验,最终成功使新改造刀具与机床性能相符,8小时钻进7.8米深,相较老式刀具效率提升6倍。“刀锋所至,磨砺着匠人、匠心和匠造。”桂玉松说。

国之脊梁,重中之重。从最初的“傻大黑粗”铸锻件,到今天的特种材料“高特精尖”,刘伯鸣、桂玉松、隋毅等一批批一重的工匠,见证了中国制造不断更新换代,也见证着一代代人初心不改。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仅要有匠心和匠艺,还要有爱党爱国爱企之心。衡量一个人价值的,要看自己能回报给企业、社会和国家什么,能为建设制造强国做多大贡献。”刘伯鸣这样阐述自己的初心。在中国一重,他们“以一为重”,在火热钢炉中淬炼、“绣花”重器上成材,多年来开发研制新产品400余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余项,不仅带动我国重型机械制造水平整体提升,还有力支撑国防与国民经济发展。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