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
在打造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进程中,我国制造型中小企业不仅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制造业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生力军。20世纪末以来,全球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变革加速,互联网日益向传统经济渗透,并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国家相继提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互联网+”行动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促进两化融合快速发展,为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和社会经济基础。新时期加快推进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建投资,铺就推动制造业长远发展的“高速路”,为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在此过程中亟须进一步完善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模式和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制造型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源头活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教授王黎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平、王宏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包海波等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中国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路径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一书,紧紧围绕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和政策支持体系,进行了全方位、长期的系统跟踪研究。该部著作基于对2000余家制造型中小企业近十年的调查,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制造型中小企业出台的系列政策簇基础上,从创新链融合发展、企业创新发展战略诉求和政策体系改革三个层面,揭示了全面推进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关制度保障和具体战略路径,总结了推进中国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实践的若干思考,对构建和完善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路径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增长与制造业演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产业集聚与选择效应、国际贸易规则变革对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链重塑与定位的影响机理,对构建基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价值链“四链融合”的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理论和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提出了独到见解。该书突出强调了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和推动制造业演进的创新链是以市场为主导,多功能模块交互作用、多元化主体协同运作、多阶段模式共生竞合的全过程价值增值和功能链接模式,通过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融合推进价值链升级,实现“四链融合”是推动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途径。
除此之外,书中也明确指出了区域产业集聚异质性发展特征影响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规则变革为制造型中小企业全球价值链创新带来挑战,为此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已成为驱动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保障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加快企业为主导产学研互动科技创新机制和科技资源公平分配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推进企业创新模式演进和创新路径跃迁升级;进一步深化了加强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顶层设计,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组织支撑、推进科技中介、优化产业扶持、强化创新支撑、深化金融支持、细化财税扶持、加强人才激励等维度,构建支撑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多层次政策体系,为决策者展示了丰富的决策经验和对策场景。例如,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飞地”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提出将“飞地创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若干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破解土地制约,完善产业生态,打造亩均效益高地,分析研究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等。
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也是中国制造业崛起之路。该专著点明了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中国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不同方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现实挑战,提出了创新思想学以致用的理论路径。为讲好“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故事,引导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