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购的普及,加之疫情的影响,直播带货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在疫情时期逆风前行带动经济上扬。然而,“万物皆可播”导致直播带货入行门槛不高,最近一系列网播频频“翻车”的新闻也显示出直播带货中存在的乱象。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千帆竞发、欣欣向荣的背后,直播带货市场还需要规范和进一步发展。
核心在于提高产品质量。直播带货,关键在“货”上,很多网播带货之所以产生纠纷,症结就在于产品质量不过硬。商家是在网络直播营销中销售商品的商业主体,必须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口,在与网络主播合作时,必须主动提供所具备的资质许可证,保证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过关,切不可出现同一产品,线上线下质量品控不一样的现象,如此销售,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网络主播也要进行实名认证,直播过程中不得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虚假宣传,不能误导、欺骗消费者,在选取合作商家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对产品质量尽到合理的注意审查义务,不能为了赚取利润而与商家勾结谋利,欺骗消费者。
重点在于加强市场监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网络直播带货,还要在加强监督管理上下功夫。网红直播带货过程涉及诸多主体,必须确保涉及的诸多主体全部纳入监管以构建全链条式的监管体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各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过建立网络直播信用评价体系,将虚假宣传、数据造假等不当行为纳入评价体系,依法惩戒违规的主体。创新监督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平台,提高精准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能力,畅通消费者监督举报渠道,开通“直播带货举报热线”“网上曝光台”,鼓励消费者对发现的产品质量等问题进行举报,构筑坚实的监督防线。
关键在于优化配套服务。去年“双十一”,有的主播直播间“买完不让换”,有的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却不知道该去哪里维权,还有的电商选择性推送优惠券,精准杀熟……如此乱象充分显示了直播带货的“野蛮性”。与传统的线下零售相比,直播带货的发展尚不成熟,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但一个行业想要长期健康发展,势必离不开健全的服务体系。作为平台方,应当开展对签约主播基本素质、现场应急能力的培训,提升签约主播的专业能力、服务能力。供货商要认识到,直播带货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搞好产品仓储、包装、售后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打好组合拳,落实好自身责任。市场监管者也应该尽早完善制度,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更好地呵护直播经济的良好生态。(作者:孙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