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逢其时。在党史学习中,各级党组织不仅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运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更要释放红色文化优势,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浸润红色乡村。在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记录了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承载着内涵丰富的红色底蕴,是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也是党员干部群众“补钙壮骨、强筋健络”的最好“营养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一环,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必须要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要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特质,追溯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事迹,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进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活动,加大对英雄模范宣传报道力度,为群众立起标杆、树好榜样,放大见贤思齐的效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要探索开启“党史+融媒”学习模式,通过VR技术再现昔日岁月,打造线上红色展馆等,让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与洗礼,继承光荣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增添自立自强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勇气。
坚持文化赋能,点燃兴旅游、强产业的“强引擎”。“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优水果种植,成功实现整村脱贫。围绕以文兴业、以文惠民、以文铸村,整合区域生态、民宿等要素,突出教育引导功能,创新“红色体验游套餐”,推出特色红色旅游品牌,营造沉浸式氛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样板。精准对接市场消费需求,有效将红色资源融入传统工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中,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拓展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催生乡村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切实把文化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助推革命精神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作者:刘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