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材料。2020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24亿吨,占世界水泥年总产量六成左右。我国自主研发的60余种特种水泥品种,广泛应用于水电、核电、交通、石油、国防等特殊工程领域;长江三峡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北京大兴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都用了国产特种水泥。党的十八大以来,水泥行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企业向装备大型化,生产集约化、智能化、清洁化方向转变。
目前,我国日产5千吨及以上生产线占比超60%,日产万吨及以上生产线有14条,2021年7月前又将有2条万吨级生产线建成投产,成为全球拥有万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最多的国家。2019年至2020年开工的水泥重大关键项目超过200个,总投资额约590亿元,一批智能化水泥工厂相继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水泥行业能耗指标已属世界先进水平。水泥熟料能耗由2015年的112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2020年的108千克标准煤/吨。水泥行业每年可消纳6亿吨以上工业废渣。水泥行业发挥协同处置优势,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协同处置生产线达150余条。部分重点地区水泥企业环保实现超低排放,水泥窑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分别为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环保指标世界领先。目前,世界第一套对窑尾烟气中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利用(CCSU)装置已在海螺水泥投入商业运行,处置技术世界领先。
“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整体效益逐年提升。2015年,水泥行业利润仅为329.7亿元,2020年则达到1833亿元。水泥企业也交出了亮丽成绩单。中国建材、海螺水泥、金隅冀东水泥年熟料产能分别达到3.9亿吨、2.1亿吨和1.1亿吨,在世界水泥企业排名中名列第一位、第三位和第五位。中国建材、海螺集团还进入世界500强之列。
我国水泥行业现已成功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从产品严重短缺到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的转变;从主要生产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到国产新型干法技术装备出口并占国际水泥工程市场份额70%的转变;从引进消化吸收跟跑并跑,到创新发展超越、引领的转变。通过多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持续投入,今天的中国水泥行业已经走上先进制造业和环保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产能规模、效益贡献、能效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