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北大红楼:红色曙光从这里升起
2021-06-29 20:01:00  来源:求是网  
1
听新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5日下午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采取参观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停下脚步,询问相关细节。他指出,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一百年前,北大红楼何以能够开风气之先,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基地?何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衣胞之地”和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群知识分子又何以能够掀起时代狂澜并最终挽救民族危亡?今天,面对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让我们重新回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历史和不朽业绩。

北大红楼外景

在这里,点亮了革命的真理火种

1918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教授。他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经过深入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从1918年7月开始,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十月革命的胜利乃是“劳工主义的战胜”,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1919年元旦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李大钊进一步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第六号上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它的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即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和以往一些人对马克思学说所作的片断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李大钊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做了相当完整的介绍和比较确切的阐释,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李大钊还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通过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的深刻道理。

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艰难环境中,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在这里,培育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李大钊在北大红楼首开马克思主义课程。

从1920年起,李大钊先后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现代政治”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编写了《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专著和讲义。“史学思想史”是史学系的选修课程,授课地点在红楼第十四教室;“现代政治”是政治学系的讲座课程,李大钊讲演《工人的国际运动》,地点就在红楼第三教室。

青年毛泽东1918至1920年间两次来京,都曾在北大活动。在此期间,他接受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还谈道:“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阶级争斗》(考茨基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第三十六教室是北大红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李大钊、鲁迅都曾在这里登上讲台。图为位于北大红楼二层西南角的第三十六教室。 新华社记者 谢晗/摄

中共一大前,共有党员58人,其中大部分在北大红楼工作或学习过,大多曾得到李大钊、陈独秀直接或间接的教导。一座建筑与一个政党的命运如此息息相关,难以割离,是世所罕见的。

在这里,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和筹划下成立的。

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著名的“亢慕义斋”(“亢慕义”为英文Communism的音译,意为“共产主义”)就是这个研究会的办公室和图书馆。

这个研究会通过收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举办座谈讨论、组织出版工作等,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成员也发展很快。它既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

同时,李大钊等人还积极联络北京、天津等地的先进分子,努力促成进步团体的联合。1920年8月16日,少年中国学会、人道社、曙光社、青年互助团及天津觉悟社的代表20余人,在北京陶然亭举行茶话会。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张申府在会上发言。

李大钊认为各团体有表明本会主义的必要。他指出:各团体要有一个正确的主义,主义不明,对内既不足以齐一,对外尤不足以与其他组织进行联合的行动。会议决定五个团体组合成“改造联盟”,并制定联盟的宣言和约章,促进各进步团体的协调和统一。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李大钊负总责。

1920年底,北京党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随后,又陆续发展一些成员。到1921年7月,北京党组织的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缪伯英、何孟雄、范鸿劼、张太雷、宋介、李梅羹、陈德荣等。

“星火燎大原,滥觞成瀛海。”穿越历史烟云,回眸百年辉煌,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见证了一个民族的伟大觉醒,点亮了中国的颜色。

眺望前方征途,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标签:
责编:孟涛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