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 王天禅
7月19日,美国白宫发布联合声明,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来首次就中美网络安全问题发表国际声明,并且联手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和北约等主要西方国家和组织,共同指责中国的所谓“恶意网络行为”。事实上,美国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对中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进行攻讦和施压绝非罕见。此前,奥巴马政府就通过司法部起诉过五名中国军人,此次拜登总统也在声明中称,“高度相信中国国家安全部的特工应对今年早些时候对微软Exchange邮件系统的大规模攻击负责。”
可以看出,此次声明尽管阵仗不小,但事实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佐证美方提出的指控。纠集如此广泛的盟友在对华网络安全问题上发声,其背后的动机是复杂而多元的。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利用盟友体系在网络安全领域对中国进行攻讦,不仅具有广泛的负面影响且会持续挥发。同时,因为没有进一步的实际政策行动,这些影响又是柔性的、极易被忽视的。
一、美国伙同其盟友就网络安全问题对中国施压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盟友和网络安全领域针对中国的动作不可谓不多。此次纠集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和北约、欧盟等国家和组织一同对华发声,形式上看似形成了某种国际共识,实质上是美国试图利用政治手段转移矛盾,并推动其盟友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选边站”。美国此次“围堵”的动机有四个。
第一,美国欲借此次对华攻势转移盟友对“监听盟友”事件的注意,并试图巩固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网络空间秩序。美国在监听盟友及其政要方面可谓前科累累,从“斯诺登事件”到“五眼联盟”近期的频繁活动,尤其是今年五月底才曝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监视德国总理默克尔等邻国高级官员的丑闻,导致试图复苏大西洋关系的拜登政府再次陷入泥潭。为此,美国急于通过打造网络安全领域的“共同敌人”,一方面,用来平复盟友对其肆无忌惮的监听活动的抱怨,另一方面,则是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道义基础,稳固网络空间领域的美国话语权。
第二,以国安系官员为主力的网络安全团队,难以避免地从情报、安全和地缘政治的方向引导拜登政府的网络政策。除了本身肩负美国国家安全职责的司法部、国防部等执法与安全部门外,拜登政府的网络安全团队已被情报界的旧员所充斥。国家网络总监英格里斯、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伊斯特利等都是国家安全局旧员。这一团队构成无疑将把拜登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推向更加政治化、技术化和地缘政治化的方向。此次联合声明的举证角度、叙事方法都是情报界惯用的逻辑,这将成为未来拜登政府网络安全政策的一大特色。
而且,美国司法部和情报部门的中国项目开展已久,此次联合发声是前期情报产品的“成果展示”。此前,司法部将中国项目作为其网络反间谍活动的重中之重,国土安全部也于今年1月发布《应对中国威胁的战略计划》,情报总监办公室在其4月发布的《2021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中将中国视作威胁美国本土网络安全的重大风险来源,并试图将中国塑造为“数字威权主义”的“典型”。凡此种种,都是美国情报和司法部门精心编排的叙事,为此次联合声明提供“素材”。
第三,拜登政府为迎合国会反华势力,忠实践行所谓“分层网络威慑”战略。在今年四月的首次国会演讲中,拜登极力渲染中美在技术、贸易和军事领域的竞争态势。为了争取在其他议程领域的资金支持,拜登政府积极回应国会的诉求,在上任后落实了国会跨党派组织网络空间日光浴委员会提出的诸多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分层网络威慑”战略。“分层威慑”提出要通过塑造竞争对手的行为、拒止对手获益、施加对方行动成本的方式来塑造有利于美国的网络生态环境。此次美国伙同盟友联合发声,目的之一就是增加中国在国际网络空间中的活动成本和议题设置上的阻碍。
第四,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拉拢欧盟共同构筑围堵中国的网络安全藩篱,尤其针对数字产业。拜登上任后对数字和技术领域的跨大西洋合作较为重视,近期也在数字税问题上与欧盟展开积极斡旋。在此背景下,为了推进美国在国际数字市场中的议程,同时打造“去中国化”的全球数字市场,拜登政府一边拉拢盟友攻击中国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分化中欧关系,同时也以安全问题为由全面污损中国数字产业的全球公信力。
二、美国伙同盟友对中国进行攻击影响恶劣
美国伙同其盟友共同抨击所谓中国的“恶意网络活动”后,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实质性的行动。其中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大部分参与方的有限支持,日本、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并不愿真正破坏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美国此次国际动员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中国是网络安全破坏者”的语境,因为美方既没有确凿证据也无力采取实质性举措。但此次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仍不可小觑。
第一,美国通过集体发声的方式塑造其所谓“正义感”,使中国在国际局势中更加被动。尽管与美国共同发声的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都属于“五眼联盟”这一长期从事监听和情报收集的联盟组织,在一系列反华议题中,五国都展现出高度一致的立场。然而,作为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五国的国际影响力不可小觑。尤其是欧盟与中国在双边贸易与技术合作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一联合声明将有损中欧互信基础,使中国陷入被动局面。
第二,将进一步强化国际社会对所谓“数字威权主义”的错误认知,并使“一带一路”数字合作项目的推进面临更多阻力。美国与欧洲国家的政客、智库近年来极力打造所谓“数字威权主义”的概念,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等国家产生了极深的误解。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欧美国家的极力渲染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些国家在与中国进行合作时的态度,尤其是在涉及情报和安全的信息通信领域。
第三,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话语权受到剥蚀。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陷入困境之时,美国伙同其盟友对中国进行恶意中伤,这一行为不仅无益于全球网络安全规范的建立,反而加剧了网络空间的国际政治博弈,导致全球治理进程的干扰因素增多。尤其是对中国来说,美国以“小多边”形式进行的种种政治操弄,违背了国际社会多元、公平和透明的基本价值,也贬损了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积极作用。
第四,在安全话语的掩盖下,美国极力阻断中国数字产业的出海之路。美国在其一系列权谋诡计的背后,追求的仍是本国的经济与安全利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7月19日的声明中说,“美国和世界各国要求中国为其在网络空间不负责任、破坏性和破坏稳定的行为模式负责,这对中国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这一表述将经济和安全因素融入当前的网络安全问题中,其最终落脚点是打击中国数字企业的出海之路,维护美国科技资本在全球市场的有限优势。
三、不可忽视美国伙同盟友进行“小多边”行动
面对美国此次伙同盟友进行的“小多边”行动,中国不可能视而不见,更不可能坐以待毙。美国及其盟友长期从事信号情报收集活动,以及多次被曝监听、监视主权国家的领导人,可谓劣迹斑斑、罄竹难书。而且,欧盟、日本,乃至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在对华遏制的目标、意愿和能力上与美国存在巨大差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作为国际网络空间和平与稳定的忠实维护者,应当主动担起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引领者的角色,构建公平、透明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