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快评】
作者:张惠(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作为“东方之珠”的香港,一直都是多元文化汇聚之地。在香港的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你会从许许多多的地方感受到香港文化所折射出来的独特趣味。以饮食文化而论,中国料理、日本寿司、印度咖喱、意面比萨、法国鹅肝,菜式的争奇斗艳成就了美食天堂;以服饰文化而论,西服、牛仔、洋装、晚礼服、旗袍,流动成街头的各种繁华;以语言文化而论,以粤语、英语、普通话为主,交织合成和谐的奏鸣曲;以经济文化而论,各国货币可以迅捷兑换,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就可卖出,资金可以方便转入全球各地。
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香港文化的多元化、烟火气、人情味,形成了香港的活力、竞争力和吸引力。经历了“修例风波”,香港应该反思,“一国两制”条件下,要使多元文化的香港完全融入祖国大家庭,还须建构文化层面的国家民族认同,以达到价值观念、政治取向的认同,更好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家国观念淡薄,导致文化缺失
考察香港当今文化,粤语较多地承继了唐宋时期的中原官话,粤曲结合了岭南一带的大调、小调、粤讴、龙舟歌、木鱼歌、南音发展而成,文字采取繁体竖排的汉字体系,更不用说观念上的重宗族、重孝悌……这是虽经150多年隔膜之后,香港经过选择、融于血脉、定于制度、延续至今的文化认同。然而,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抚幼、孝亲、重教虽被香港社会承继,但家国观念的淡薄或忽视,却是香港社会当前文化缺失的重要一环。
融合了中西文化特色的香港,被人们誉为“东方之珠”。资料图片
从香港的历史来看,1840年的香港,还是个小渔村。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自顾不暇,被迫将这块土地割让和租借给英国。这样的清朝政府,显然不会给当时的香港民众普及什么家国观念。
认同英国?事实上,英国更不愿、亦不敢在香港推行家国认同。当时,港英殖民政府奉行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政策,香港人没有普选权,议员以及其他官员基本上都非民选,港督更是英国直接指派。1904年,港英政府还通过立法,禁止华人住在太平山山顶区。所以港英殖民政府推行的认知,是小我,而非大我;是个人,而非家国。
然而,纵观寰球诸国,远到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近到曾与香港最密切的英国,无有子民不爱母国者。
“狮子山下精神”理应包含家国担当
“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当年,一曲《狮子山下》唱出了香港人的共同心声。狮子山,位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对香港人来说,“狮子山下精神”象征着香港的精神高地。
同舟共济、刻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狮子山下精神”,过去一直是香港经济腾飞的内在驱动力,也塑造了香港社会最重要的正向价值。时代变迁,环境有所变化,今天的“狮子山下精神”该是什么?除了勤奋进取,还应包括家国担当。
小我指个体,凡事先想对自己是否有利,“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大我指群体,“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偕作”。必须看到,在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当人人都只关注个人利益、个人安全的小我的时候,大我的集体感、互助感的缺失,将带来个体更大的不安全感。
仅仅考虑小我,也即个体只追求绝对自由而忽视了他人自由时,难免陷入“他人即地狱”的境地,很可能导致“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修例风波”导致的社会动荡、经济凋敝,即是现实例证。
大我的放大,即为国家,国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军事概念,更是一种文化、血脉传承。回归祖国20多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香港同胞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厘清文化血脉,方能维护繁荣稳定
涓涓细流,有源方成活水;灼灼其华,叶茂只缘根深。文化多元的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更须增强民众的国家意识,维护国家认同的完整性,以防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竞争中迷失方向甚至被吞食。
著名的《伊索寓言》中,蝙蝠因为看起来既像鸟又像兽,因此在鸟兽打仗之时总依附强的一方,但当交战双方明白了蝙蝠的行为,便联手弃逐其于日光之外,从此以后,蝙蝠只能隐藏暗处,昼伏夜出。其中道理,不可谓不深刻。
香港今天的成就,是与祖国内地坚定支持密不可分的,是香港市民发扬“狮子山下精神”拼搏奋斗出来的,绝不是任何外国恩赐施舍的。从粤港澳大湾区打开的广阔天地,到“一带一路”搭建的广阔舞台,强大的祖国不仅是香港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的机遇所在。珍惜机遇、抓住机遇,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而要将香港打造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我们有必要先建立港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国民身份认同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香港特区政府要与各界共同努力,用好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用好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支持,努力达致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之,弘扬多元文化,与内地团结包容、彼此尊重、携手发展,“东方之珠”才能重新绽放光彩。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