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美国所谓的国际规则就是丛林法则(环球热点)
2021-08-22 14:1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杨 宁 陈婕洺  
1
听新闻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按照其惯有的“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套路,不断地自定规则、拉帮结派、大搞零和博弈、固守冷战思维,其国际形象大打折扣。

自定规则

7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谢峰在天津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举行会谈。谢峰指出,美方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就是美国等少数国家想把自己的“家法帮规”包装成国际规则。

随后,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了“四个停止”:“一、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二、停止损害中国利益;三、停止踩线挑衅;四、停止拉拢盟友搞对抗。”

“当今的国际秩序,主要是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论是世界贸易组织,还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国际组织和体育盛事皆受制于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

李庆四认为:“美国作为二战后的规则制定者,早已习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恃强凌弱、篡改规则、谋取私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西方塑造的丛林法则。”

“美方所谓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实际上就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李庆四分析,“所谓合作不过是拜登政府的权宜之计,竞争也只是‘话语陷阱’,本质是遏制中国发展。”

美方代表舍曼在此次访问中表示要“负责任地管理双边关系”。赵立坚指出:“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对美方提出有效管控分歧、防止中美关系失控的三点基本要求,也是中方坚守的三条底线。第一,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得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此次会议中,美方提出要为中美两国关系设立“护栏”。赵立坚表示:“中方强调为中美关系设立行为规范必须由双方商定,必须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必须以维护双方利益为导向,必须对双方都有约束力,而不能是美国单方面给中国设立行为边界。”

“美方一方面宣称要与中国对话合作,另一方面却积极联合盟友打压中国,3名高级官员先后访问亚洲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企图编织反华包围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不干涉内政是《联合国宪章》重要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国总是认为自己代表了公平正义,不断地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在意识形态、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上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王义桅指出。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雅各布·沙利文曾在《大西洋月刊》撰文称,美国在考虑干涉外国政策时应更加“谦虚”,反对以傲慢姿态奉行沙文主义或单边主义。

法国《观点》周刊刊登评论称,“美国的民主制度‘命悬一线’”。李庆四认为:“美国社会的种种乱象,充分暴露了其体制弊端,现在的美国还有什么资格对他国指手画脚?”

“中国在国际协作上具有相互包容、团结合作的特点。然而,美方长期以‘美国例外论’自居,是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最大现实阻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银认为。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中指出,美国民主制度失序引发政治乱象,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金钱政治扭曲压制民意,选举成为富人阶层“独角戏”,人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下降至20年来最低点。

王义桅说:“美国在制定规则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打破规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拥有规则。”

“美国所谓的‘家法帮规’,具有很大的模糊空间。”周方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美国一直强调自由、民主、开放、透明等价值观,但单从透明这一点来看,美国本身就不合格。”

美国知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在15个政府机构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国家航空航天局、军队的问责制度和政治透明度最低。

拉小圈子

8月12日,美国白宫宣布,总统拜登将于12月9日至10日,举行线上虚拟“民主峰会”,并于2022年召开线下会晤。峰会的主题有三个:对抗极权、打击腐败、促进人权。

拜登早在竞选期间,便表示会在入主白宫后举办全球“民主峰会”,声称要捍卫民主、复兴民主、抵御不断崛起的“威权主义”。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治”近期刊文指出,“民主峰会”恐引发盟友焦虑和怀疑。

自美国“国会山陷落”到撤军阿富汗,美国的全球形象早已千疮百孔。一项由民主联盟基金会公布的全球民调显示,近半受访者认为比起俄罗斯和中国,美国对他国的民主威胁更加严重。

“年底的‘民主峰会’便是美国拉帮结派的典型例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苏晓晖指出:“美方以充满偏见的意识形态拉拢盟友,通过鼓吹意识形态对抗,在涉港涉疆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打压。”

皮尤研究中心6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6个支持美国的盟友国中,5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不再是过去的“民主楷模”;2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从来都不是“民主楷模”;认为美国仍然是“民主楷模”的受访者只有17%。

“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李庆四表示,“多年来,美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无异于‘黑帮老大’。”周方银认为,“名义上,美国要举办‘民主峰会’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美国一直自诩为‘民主大国’,但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从未举办过所谓的‘民主峰会’。该峰会的实际意义不过是拉拢盟友、牵制中国。”

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审议通过《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意在动员所有战略、经济和外交工具抗衡中国。在政治、外交、经济、创新、军事、文化等各个维度上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以保护和促进美国的利益。

苏晓晖认为:“美国通过推动立法加强反华力度,成了主流趋势。强硬推动中美经济脱钩,便是一种以所谓的‘政治正确’迫使盟友、企业屈从的典型例子。”

发明“软实力”概念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伊公开警告,许多迹象都在显示美国的“软实力”越来越弱。

过去4年,美国与其主要盟友关系“阴晴不定”。2021年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6个盟友国中,认为美国还算可靠的受访者有56%,认为美国非常可靠的仅有11%。

“特朗普时期对美国形象所造成的损害,可说是临门一脚。”李庆四表示,“近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即便拜登政府在上台后采取措施极力修补与盟友关系,但美国不稳定的外交立场早已令盟友失去信心。”

2021年5月,七国集团(G7)在英国伦敦召开为期3天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旨在重振七国集团的作用,并形成更广泛的联盟,应对那些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国家。

分析指出,即便美国的意愿在此次的G7外长会议中得到更多体现,但美国与盟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苏晓晖认为:“G7试图在对华问题上协调立场,统一发声。但其内部对华政策并非铁板一块,存在不同利益取向和政治基调,最终能否形成共同制华措施,还有待观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几年来,有国家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错误政策,固守零和博弈思想,在国际上大肆炒作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差异,企图搞‘小圈子’制造分裂,搞集团政治。”

“美国优先”

美国《隐私》杂志发行人罗伯特·史密斯认为,美国人尤其强调政府对公民隐私的尊重,这与该国民众对政府缺乏信任息息相关。他表示:“对美国人来说,隐私是一道神圣的屏障,政府无权随意破门而入。”

一项由瑞士卢塞恩大学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多数美国人依旧不支持政府通过公共卫生监控软件对民众的个人数据进行储存或追踪。

不过,分析指出,“9·11”事件对美国民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政府以“反恐”名义,对部分公民权利进行限制。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揭露出美国政府更多丑行:对内,美国凭借强大的监控手段,大规模窃取公民信息,窃密行为早已远超“反恐”需要;对外,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发起了6.1万次的网络攻击,其中数百起针对中国和中国香港。

2021年,自诩为全球民主典范的美国,曝出监听盟友的丑闻。来自丹麦、瑞典、挪威、德国和法国的7家主流媒体共同披露称,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在2012年至2014年间,监听欧盟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美国监听盟友的举动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德国《明镜》周刊曾引述美国国家安全局文件指出,美国在全国约80个地点设有特殊情报搜集部。

2021年7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长期运用其强大技术能力,无孔不入地监控中国和各国人民。从斯诺登事件,到近期的海底光缆监听事件,事实已反复证明,美国才是世界公认的‘黑客帝国’和窃密大户。”

“美方认为一些北欧国家并不具备保护本国网络安全能力,因而在‘保护盟友’的幌子下,窃取各类数据,侵犯各种隐私。”王义桅认为。

“监听丑闻事件暴露出美国处理与欧洲盟友间关系仍然遵循的是‘美国优先’原则,恶劣行为势必给欧盟内部团结打下一枚楔子。”周方银表示。

“美欧间的互信不过是‘表面文章’,为维护本国的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美国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李庆四说,“美国长期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双重标准,除了丹麦监听丑闻,美国在疫苗分配问题上也始终坚持‘美国第一’、‘美国优先’原则,同时,通过对外甩锅推责、转移视线,掩盖其抗疫失败的事实。”

美国人口3.3亿,占世界总人口4%,但已抢购约26亿剂疫苗,占全球疫苗总量的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不仅在人权上道貌岸然,在疫苗问题上也是如此。正当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获得疫苗时,上亿剂疫苗正闲置在美国的仓库里。”

8月9日,《“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研究报告指出,病毒和人祸双重打击之下,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而美国政府在疫情防控、溯源调查等多方面反科学反常识,是其成为“抗疫失败国”的直接原因。

罗格斯大学政治系教授丹尼尔·科勒曼评价说,美国一贯认为自己优于他国,历来反对从他国吸取经验和教训。疫情发生后,中国采取严格的防控举措,最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美国政府却对中国的疫情防控成效视若无睹,最终为自己的傲慢付出沉重代价。

“在世界抗疫的关键时刻,‘美国优先’让美国政府摒弃了国际规则,要么落井下石,要么胁迫世卫组织对他国进行抹黑污蔑,干扰全球抗疫合作。”王义桅说。

零和博弈

近期,美国国会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正式通过《无尽前沿法案》。该法案需参众两院及美国总统批准方能生效。据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参议院的商业委员会以24票赞成、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在5年内拨款1100多亿美元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研究,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日益严重的竞争压力。6月8日,美国参议院已经通过了该法案。

《无尽前沿法案》可追溯到1945年美国科研史上的里程碑文件《科学,无尽的前沿》。王义桅指出:“这份文件奠定了美国战后的科技政策,促进了美国政府对学术研究的重视与投入,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功作为独立联邦政府机构设立。”

“《无尽前沿法案》是美方试图在科技领域遏制中国的政策。”周方银指出,“目前,该法案已并入《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中,其主要特点是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将中美间的科技领域竞争看成‘你死我活’的竞争。”

分析指出,该法案体现了美国宣称“需要改变”的政治策略,主要以国家机制对科研领域进行干预。

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巴斯德曾说:“科学是无国界的。”其核心含义有两点:一、科学成果可由全人类无国界共享;二、无论某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初属于东方或西方科学,全人类科学界都可无国界地学习效仿。

王义桅认为:“《无尽前沿法案》破坏了科学发展的规律。这些年来,不少西方科研机构与中国科学界合作紧密。该法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学无国界、无政治的发展规律。”

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约施卡·菲舍尔刊文指出,将20世纪的冷战思维套用在西方与中国之间是具有误导性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那些认为可以将中国孤立起来的想法是荒谬的。

赵立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赞同菲舍尔的评价,他说:“合作是历史潮流,共赢是人心所向。以冷战模式遏制孤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呈现抬头之势,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李庆四指出,“世界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冷战思维注定被历史淘汰,保持团结协作、维护多边体制才是人心所向。”

“时至今日,靠丛林法则横行天下的时代早已终结,在全球利益高度融合的今天,一意孤行推崇‘零和博弈’等冷战思维,将自食恶果。”王义桅表示。

标签:
责编:马燕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