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作者:范斯聪(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2021年9月10日至13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此次博览会盛况空前,根据最新参展参会公告,本届博览会展出内容涉及商品贸易、投资合作专题、先进技术专题、服务贸易专题和国家/“魅力之城”五大主题,展览面积共10.2万平方米。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国外展区总展览面积约2万平方米,国外参展企业合计397家,共使用展位905个,国外展区展位规模同比增长13.4%。
中国与东盟对话正迈向成熟,东博会紧紧相随。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首个加入该条约的域外国家,正式开启了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合作进程。中国与东盟一道打造了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框架(即“10+1”),开启了中国-东盟之间高效的制度性合作。中国与东盟在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3+X合作框架”,加强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建设,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作为双方开展积极对话的成果之一,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创办,每年还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中国-东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次的系列论坛,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窗口。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东盟携手并进的硕果,也是中国-东盟合作的缩影,展现出双方在政治安全、经贸及数字人文领域的合作与潜力。
中国与东盟政治安全合作出现新动向。2003年10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双方逐步建立起多种对话机制,成功打造了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十年”。在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总体布局下,中国东盟政治关系不断加深,双方政治安全合作更具独特性。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注入了新动力。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在经济领域深入合作,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在201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逐步生效的过程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去年发布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9个项目加紧对接,由过去交通、能源合作为先导,迈向防灾、环保、人工智能等新的合作增长点。如今东盟超过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这是东盟继2019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后实现的又一突破,而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双方经济合作动力十足,农业合作领域表现抢眼。农业属于传统行业,但在东盟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数据显示,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多是农产品、矿产品,占中国自东盟进口比重的50%~60%。农产品贸易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关键领域,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成就喜人。2017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跃居第一位,双方互为彼此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2012年东盟首超欧盟,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地区市场。2001—201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地区的占比由8.17%升至23.65%。2020年,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前十位合作伙伴中,东盟国家占据五席。应该说,本届博览会有意突出农业展厅及外国展厅规模极具用心。东盟国家可借助博览会,通过天猫等来自中国的电商平台助其销售农产品。
数字技术支持中国与东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双方文化交流“新业态”。近些年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展迅猛,机电产品已经占双方贸易一半以上,集成电路等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电子制造产业联系也愈加紧密,疫情反而刺激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快速发展,带动新媒体文化合作。中国在数字领域尤其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东盟在媒体文化领域的强烈需求结合,出现了新的合作形态。众多东南亚国家借中国的电子支付技术有意增加电子支付比例,减少现金交易。目前,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已落地多个中国银联标准的电子钱包,覆盖餐饮、交通、购物等支付场景。中国支付企业还积极参与当地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建立全国统一、国际兼容的支付系统提供技术标准参考。
中国利用数字技术优势让中国制作的综艺《创造营2020》《奇葩说》,纪录片《风味人间》等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受到东南亚国家的热情追捧。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引发热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数字媒体合作新方式不断涌现,客观上也会加大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带动旅游和国际教育的文化热潮。
在双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合作不但成绩斐然,而且正在积极创造新动力,未来可期。中国与东盟共同铸就了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柱,共同打造了发展繁荣的强大引擎,共同树立了亚太区域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