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王莹)如果不是走近看,或许很难相信,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的伊敏河畔,有一座大型煤电基地。露天矿区掩映在成片的草原与鲜花之中,天空没有被粉尘笼罩,依然湛蓝如洗。伊敏煤电,这座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做到了“开矿不见矿、矿在美中藏”的“诗意”生产。在这里,生态保护实实在在,正绽放着美丽的草原之花。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矿区不同,伊敏煤电采用露天采矿的作业模式。粉尘会不会影响空气质量、开垦草原植被会不会破坏生态、废渣废水怎么处理......人们担忧的问题,伊敏煤电都有对策。
图为伊敏煤电露天采矿区。 新华网 王莹 摄
作为全国第一家“煤电联营”试点,伊敏煤电利用煤电一体化特殊的生产工艺,实现煤、电、水、灰、土的循环利用。在现场,顺着伊敏露天矿矿长张波的手势,记者看到了两条颜色鲜亮的管道,一条蓝色,一条橙色。两条管道在地面蜿蜒几十米,成为这里绿色生产的重要标识。
据张波介绍,伊敏煤电一体化生产的典型特点是坑口电厂。露天矿生产的煤炭通过总长32.8公里全封闭蓝色输煤皮带直接输送到伊敏电厂用于发电,发电产生的灰渣,首先用于水泥添加剂和生产建筑材料,其余部分通过总长6.9公里封闭橙色胶带输送到灰仓,与露天矿采矿剥离物混合后回填到采空区。
图为伊敏煤电的全封闭输煤运输系统。 新华网 王莹 摄
一进一出,全封闭输煤运输系统减少了卡车运输带来的燃油、尾气、扬尘等污染,让煤电生产保持干净、绿色。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电厂生产的电能除输送到电网外,还直接提供给露天矿作为生产用电;露天矿煤炭生产产生的疏干水和公司工业、生活废水经处理后,一同作为电厂发电冷却循环水,电厂循环水排水再用于公司消防、脱硫和露天矿采区降尘用水。
在矿区,记者看到利用循环水排污水的露天矿喷洒降尘供水系统持续作业,矿区的路面始终干干净净。据介绍,公司每年综合利用疏干水1600万立方米以上、中水330万立方米以上、发电厂循环水排水500万立方米以上,实现了伊敏地区生活废水和电厂循环水排水零排放,不让污水污染草原。
草原地表腐殖土是保护草原生态的天然基础,露天采矿对草原地表的破坏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修复因采矿丧失的草原地表,伊敏煤电选择了及时复种。
图为伊敏煤电周边重新恢复的植被。新新华网 王莹 摄
据张波介绍,露天矿在生产作业前,将腐殖土收集起来单独存放,摊铺到设计高度的排土场表层,用于恢复植被和植树种草,确保腐殖土循环利用。腐殖土回收、地下水恢复、放坡覆土、增施有机肥、种植耐旱植被......露天矿在珍惜资源、尊重自然、恢复景观、融入自然上不遗余力。截至2020年末,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292.8公顷,可复垦区域复垦率100%。
边开采边恢复让草原面保持完好,光伏发电则让能源生产更加绿色。
图为伊敏煤电的光伏发电项目。 新华网 王莹 摄
2016年6月,伊敏煤电在露天矿排土场上建成的光伏电站顺利投运。光伏板熠熠生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排土场植被在光伏板的“庇护”下绿波荡漾,“这种‘牧光互补’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既节省用地,又能实现零碳能源转换。”张波告诉记者。
此后三年,伊敏煤电相继新建两座光伏电站,实现7.24万千瓦的新能源光伏装机容量。截至目前,累计光伏发电3.75亿千瓦时。
成片的光伏发电让能源生产更清洁,在露天矿区,一辆辆重型卡车也暗藏“玄机”。张波告诉记者,在这些重卡中,有不少是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
原来,从2019年开始,伊敏煤电与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开展深入合作,联合推进高寒地区矿用卡车电气化替代工作。2020年8月,载重60吨的纯电动矿用宽体重卡在伊敏露天矿投入运行。今年,该矿日均出动13台电动卡车进行剥离作业,单日运输量约2.5~2.6万立方米。截至目前,该矿电动卡车累计完成土方剥离300万立方米,消耗电能约400万千瓦时,单耗约为1.5千瓦时/立方米,运行成本仅为传统燃油卡车的10%。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伊敏煤电,低碳清洁生产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歇。与蓝天白云、碧草鲜花和谐共生,这是他们的梦想,也正在这里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