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工匠精神述评
光明日报记者罗旭 刘华东 李睿宸
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太空出差”再次吸引世界目光之时,“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立平,早已带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班组投入到另外的工作中了。神舟十二号火箭逃逸系统固体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就是由他们班组此前完成的。
在火药上动刀,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心跳。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30多年间,徐立平一直保持着100%合格率以及零失误。从青春岁月到年逾半百,徐立平守恒如常,日渐佝偻的脊背,扛得起大国工匠的担当。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庖丁解牛”“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近乎道”……经过千年岁月洗礼,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
当今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工匠虽然日益减少,但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传承不息。小到一颗螺丝钉、一块智能芯片,大到卫星、火箭、高铁、航母,它们背后都离不开新时代劳动者身体力行的工匠精神。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更需锻造灼灼匠心,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用干劲、闯劲、钻劲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让新时代工匠精神激励鼓舞更多人。
执着专注
百米高空,检修近百万伏特特高压带电线路,是怎样一种体验?放电实验数据表明,人在几米之外,就可能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形成的电弧化为灰烬。
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实验,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作业工王进选择了带电检修特高压线路的“秋千法”。2011年,凭着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极限化的技术操作本领,远超常人的胆量、意志、体能,王进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执着专注是劳动者最显著、最可贵的行为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应秉承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卢仁峰几十年来交出的焊接产品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而这些百分之百,却是他只用一只手来完成的。
1986年,一次操作意外,使焊接能手卢仁峰的左手被机器切断。后经过手术,被切去的左手虽然勉强接上了,但已经完全丧失功能。然而,卢仁峰却作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决定:继续做焊接工作。
只用一只手,怎么做好焊接工作?
整整5年,卢仁峰整天泡在车间,顽强坚持练习,愣是靠给自己量身定做手套和牙咬焊帽这些办法,用单手代替双手进行焊接操作,不仅恢复了过去的焊接水平,而且再次成为厂里的焊接技术领军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卢仁峰说,丢了一只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军工匠人的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对此,中国核建中核二三公司连云港项目部的核级管道焊工未晓朋深有感触。在田湾核电站二期建设中,不到30岁的未晓朋承担了主管道焊接的施工任务。他通过反复练习,熟悉焊材性能,摸索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焊接方法,克服了主管道难焊接易返修的问题,被誉为核电站的“心脏搭桥师”。
执着专注源于对职业理想和初心的坚守。凭借勤学苦练,只上过一年多初中的许振超从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桥吊专家”,是码头上人人知晓的“许大拿”。他常说:“在工作岗位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拼命也要创出世界集装箱装卸名牌,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
实干兴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务实肯干与勤奋敬业。千万现代工匠坚守职业理想和初心,满怀产业报国之情,才能扬起高质量发展之帆,筑起强国之梦。
精益求精
锉、削、磨、抛……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一个金属圆球在他掌中幻化成为精致的正十二面体,棱角分明、光洁如镜,如钻石般熠熠生辉。
“尺寸精度达到0.01毫米,是头发丝的六分之一!所有相邻面的夹角误差不超过1分,就连数控设备都无法实现!”技术表演现场,一众专家连声惊叹。
这位创造奇迹的人,名叫李凯军,是一汽铸造公司产品技术部首席技能大师。在钳工的世界,他以精益求精而大名鼎鼎。
匠者,精湛极致也。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从不满足于已有的产品质量,也从来不相信有100%的完美,他们总是不断寻求技艺突破和品质提高,追求从99.9%到99.99%的进步。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只为打造极致的产品和体验。
奥迪、红旗等高档轿车上有大量关键性零部件,它们很多都诞生自李凯军制造的高精尖模具之下。每一次落刀力道的精准驾驭,背后是李凯军20年滴酒不沾、每天早上坚持做400个俯卧撑的努力使然。
精益求精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传承和弘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重大成就。当前,建设制造强国,更须继续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培养“大国工匠”。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顾秋亮,从业48年不断追求极致,仅凭双手捏捻搓摸和观察,就能判断0.2丝(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的误差,成为深海载人潜水器领域唯一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工匠。
巧手拼就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天眼”,“大国工匠”周永和也有这样的“挑战不可能”精神。在“天眼”安装过程中,周永和与工友们要把40多万块反射面板,在离地一百多米的高空中拼接成一体。反射面板单片最大面积约120平方米,面板相互间的吻合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经过反复讨论试验,周永和与工友们成功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正是这些追求极致的劳动者,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书写出中国制造的辉煌篇章。
一丝不苟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
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拱石桥。这座大桥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工艺精巧,千余年来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冲击、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饱经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侵蚀,至今巍然屹立。
赵州桥,凝聚了隋代著名桥梁工匠李春的智慧、汗水和心血。在那个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的时代,李春与千百个工匠一起,以一丝不苟的态度,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为人类建筑文明创造了奇迹。
一丝不苟,体现了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职业道德。古今工匠们的一丝不苟,表现在对每一个细节和精度的严格要求,对“毫厘”的斤斤计较。
一丝不苟,铸就不凡。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4厂钳工方文墨为歼-15舰载机加工高精度零件。教科书上,手工锉削精度极限是千分之十毫米。而方文墨加工的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三毫米,这是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的精度。中航工业将这一精度命名为“文墨精度”。
80后“大国工匠”陈亮在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加工工业模具。工业模具加工,分毫之差决定着产品的品质,甚至是产品的成败。经陈亮之手制作出的工业模具,误差可控制在1微米之间。他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工作准则:“再仔细一点点,离一微米的精度就能更近一点点。”
在中国商飞上飞公司高级技师、数控车间钳工一组原组长胡双钱心中,“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在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和试飞阶段,他担任首席钳工,从事C919上最为精细的重要零部件加工工作,做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零差错”。大飞机作为“国家名片”,是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体现。胡双钱等一大批“大国工匠”,用一丝不苟铸就了中国制造的金牌品质。
当前,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至“强”的转变,必须打造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千千万万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倾注在手中每一件产品上。正因有他们,越来越多优秀的民族品牌不断涌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更多的“民族品牌”升级为“世界名牌”,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追求卓越
时至今日,木工师傅仍在使用的很多工具,如钻、刨子、曲尺、墨斗等,相传都是春秋时期的鲁班发明的。
鲁班被誉为“鲁之巧人”。《墨子》载其“为楚造云梯之械”,能“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他对木工技艺执着专注,创造出许多灵巧实用的工具,广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让当时的人们从原始、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追求卓越是工匠的职业价值旨归。工匠们一生追求卓越,是为了在行业保持顶尖水平。无论是在传统农耕社会,还是现代工业化时代,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艺都是工匠安身立命之根本,不断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顶峰是匠人的毕生追求。
高铁领域的“大国工匠”李万君,为解决直径20厘米的圆形环口焊接难题,经过千万次实验和尝试,不仅解决了难题,而且创造了“标准参数”,掌握了“一枪焊完”的绝活儿。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亦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2020年10月,“大国工匠”高凤林所著《咱们为什么要创新 写给技术工人的十二封信》一书出版发行,他希望通过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对创新的认识,帮助广大技术工人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高凤林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制造领域首席技能专家。在他的从业经历中,“创新”二字贯穿始终,帮他攻克了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
2006年,世界上16个国家、地区组织开展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了不能做出低温超导磁铁的难题,项目一度停滞。就在大家都想不出任何办法的时候,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邀请高凤林加入这个项目。经过一番研究,高凤林给出的方案被认可并实施,使项目成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作为一个制造大国所推崇的时代精神,工匠精神的指向早已超越了工匠这个单一的群体,折射出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体现为全体党员群众的实干创新和爱国奋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笃定初心,践行、弘扬工匠精神,将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工作激情和创造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新时代奋斗者正在共同参与这样一场匠心接力赛。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30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