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沙棘红”映照赤子心
2021-10-16 15:59:00  来源:《求是》  
1
听新闻

“沙棘红”映照赤子心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又到了丰收的季节。甘肃华池,一箱箱包装精美的沙棘汁从现代化车间运出,销往全国。可是邱军,那个播下种子、盖起厂子,一年前还在直播平台喊破嗓子卖力推销沙棘汁的人,却再也看不到这些了。

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挂职副县长,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副主任、党支部书记。2020年11月17日,距离挂职期满还剩40天,他病倒在了扶贫岗位上,经过全力抢救,未能转危为安,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年仅39岁。2021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去扶贫,把理想信念落在行动上

一个人能走多远,心的志向决定脚的方向。1981年,邱军出生在安徽省淮北市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他被提拔为东华科技项目管理部副主任,是大伙心中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就在此时,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选派扶贫干部前往甘肃省华池县开展对口扶贫工作,邱军主动报了名。“他从农村走出来,现在又想回到农村去,就是想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一点事。”邱军的妻子岳丽英说。选择泥泞,告别繁华,邱军并不是一时冲动,也并非完全凭着朴素的情怀,而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邱军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嘱托,落实到了他的人生选择里,体现在一言一行中。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被称为“永远的红区”。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竖起了中国西北的红色旗帜。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这里经济落后,一直不富裕。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山大谷深、沟壑纵横的华池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还是甘肃省1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

“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时,邱军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干出一番事业!

上任第一个月,邱军马不停蹄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每到一个乡镇,他都要与乡村干部座谈交流;每到一个村,他都要看住房、看饮水、看产业发展;每到一户村民家里,他都要问收入、问教育、问医疗、问困难。曲折艰险的扶贫路上,邱军的脸晒黑了,嘴唇起皮了,衣服上经常沾着黄土。有时候吃完早餐,吃下一顿饭时已是夜幕降临。白天奔走在扶贫一线,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几个月下来,邱军好像老了十几岁,原本30多岁的精神小伙看上去沧桑又憔悴。

“邱县长经常下乡,费鞋得很,但他又舍不得买新鞋,所以经常去老汽车站的修鞋摊去收拾旧鞋。”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说。邱军穿着沾满泥土的旧鞋,走遍了他所包抓的城壕镇1130户贫困群众家。

忠诚和信仰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心头的信念和脚下的行动。从郁郁葱葱的江淮大地到梁峁相连的黄土高原,邱军在革命老区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脚踏实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爱群众,把口碑印在村民心坎上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邱军把乡亲们当亲人,时刻把村民的话记在心上,把村民的事扛在肩上,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坎里。村民们只要听说邱县长来了,总是争相邀请他去“串亲戚”、“唠家常”。城壕镇的村民们常常说:“听说邱县长是从大城市来的,咋感觉这么亲呢?”

“邱大哥对我们的帮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他心里时刻装着我们老百姓。”城壕镇余家砭村村民燕刚说。燕刚、燕丽兄妹守着瘫痪的母亲,靠低保、种地度日。邱军来到华池后,渐渐成了燕家“大哥”。他像兄长一样,耐心说服燕刚走出家门,参加焊工培训。燕刚取得焊工资格认证,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找到了一份月薪数千元的工作,从此燕家人的心里越来越亮堂。

一人学会技能,全家摆脱贫困。2019年8月,在邱军推动下,华池县27名高中生到陕西西安学习交流。他还对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先后帮助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实现稳定就业。

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才能真正摆脱贫困。邱军利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到南梁开展“党建+扶贫”活动、党员干部与华池县873户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的机会,组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山里娃假期生活单调,邱军带着他们参加夏令营和研学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他四处奔走筹集善款,给乡村学校装路灯、添桌椅,将孩子们的水泥运动场换成塑胶场地,尽最大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乡村办学条件。

迈进贫困户的门槛容易,走进贫困户的心坎不易。南梁镇高台村村民张应芬的一儿一女是全家的希望,女儿刘荣艳读高三时因精神压力大而休学,邱军一次次前去开导她、鼓励她,帮助她克服压力,最终顺利考上大学。刘荣艳的弟弟考上大学后,邱军又花2000元钱买来皮鞋、运动鞋和行李箱,上门祝贺。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他手机的“购物车”里,收藏着一双心仪已久的皮鞋,因为舍不得而迟迟没有购买。

“邱军舍不得为自己买新鞋,却掏腰包给我家孩子送来了新鞋。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儿子出生后,他才见过两次面。现在邱军不在了,不管路有多远,我都要给孩子送双鞋。”2021年6月16日,是邱军儿子的周岁生日。张应芬第一次出远门,从华池县高台村坐车走了一千多公里,来到合肥,把两双亲手做的绣花小布鞋送到岳丽英手上。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张应芬啜泣着一遍又一遍念叨着邱军的名字,“现在我要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不辜负他的期望”。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邱军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着华池县的基本情况、走访的每户贫困情况、产业发展推进情况,等等。他怀着真情解民所难,带着实意帮民所需,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把口碑深深印在村民心坎上。

育产业,为老区勾勒致富蓝图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没有好的产业,就不能彻底脱贫;没有好的产业,纵使一时脱了贫也会返贫。”邱军总是这样说。他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沙棘苗就是山里人的金凤凰。2019年,邱军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育沙棘苗620万株,实现44户贫困户年稳定增收15000元以上。如今的甘肃华池,一箱箱包装精美的沙棘汁从现代化车间运出,销往全国。图为2020年10月4日,邱军(右一)在甘农科技调研沙棘收购情况。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邱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办奶牛养殖场!想法一说出,便引来一片质疑。邱军也不争辩,只是埋头苦干。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的支持下,他争取到了产业扶持资金、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还引进龙头企业与村民合办养殖场。他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牛产业”渐成气候。2019年底,城壕镇养牛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0年,群众变“股民”享受分红,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

产业找得准,增收步子稳。在发展“牛产业”的同时,邱军的目光被华池一座座荒山所吸引。一次下乡途中,他偶然发现了山沟里零星生长的沙棘。这是一种干旱地区常见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味美甘甜的沙棘饮料。但是,野生沙棘果实个头小、稀稀疏疏成不了气候。“沉睡”的沟坡,耐旱的沙棘,眼前一亮的邱军做起了沙棘产业的文章。

“邱县长不知道来调研了多少次,他说沙棘苗就是我们山里人的金凤凰。”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阎鑫说。2019年,邱军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投入138万元,在城壕镇庄科村流转土地55亩,新建配套棚灌设备钢架大棚62座、冷库1座及灌溉机井1口,实施沙棘扦插苗培育然后移栽到荒山,让荒山披上了“绿装”。该项目育沙棘苗620万株,实现44户贫困户年稳定增收15000元以上,辐射带动了周边4个乡镇150多人实现劳务增收,10年内持续产果的长远收益更是让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扶贫产业有了,产品出路在哪里?农产品产出来只是基础,卖得好才有效益。华池白瓜子、黑木耳、小杂粮等农特产品品质优良,但一直“养在深闺”。“山货”出山,是当地群众多年来的夙愿。面对农特产品销售难的困境,邱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觉当起了“推销员”,在各种展销会、推介会上带头“吆喝”,成为华池的“网红县长”。“网不网红不重要,产品卖得好,没给老区人民丢脸我就知足了。”邱军曾说。

只要一有机会,邱军就卖力推销老区的农特产品。2020年,在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上,他第一次带货直播,担心忘词又怕冷场,一遍遍反复推敲自己准备的材料。最终,一场直播斩获3700多单,实现销售收入47万元。两年来,在他的倾心助力下,当地扶贫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1000多万元。就在生病的前几天,他还准备带华池县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到陕西榆林对接产品展销事宜。

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因地制宜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邱军埋头苦干,为老区群众勾勒致富蓝图,以产业扶贫增强革命老区“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持续脱贫增收,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留下了无限的希望。

燃芳华,把最深眷恋留给家人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战争,就会有流血牺牲;是硬仗,就会有无数个生死瞬间。

2020年11月17日上午,正在办公室撰写材料的邱军突然病倒,由于病情严重,被连夜送往西安救治。手术后的邱军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护理治疗,只能通过小纸条与家人沟通。他在病床上用发抖的手歪歪扭扭密密麻麻写下“小纸条”:“把自评报告交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全年和四季度工作总结,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是把工作摆在最前面。“他把工作看得很重,把家人也看得很重,唯独把自己看得很轻。”妻子岳丽英说。结婚10年,他总是忙碌的。夫妻俩聚少离多,就连女儿出生,他都没能守候在妻子身边。到华池扶贫后,他更忙了。翻看邱军的微信朋友圈,两年共发布动态65条,其中64条是关于扶贫的。

在华池的办公桌上,玻璃台下压着一张平整的小纸条:“爸爸,你要多休息,我们走了,再见……”在女儿眼里,爸爸总是那么忙,连当面说再见的时间也挤不出来。尤其在脱贫攻坚最后阶段,因工作头绪多,邱军特别忙碌,电话也打得少了。女儿问妈妈:“为什么爸爸总是不理我呢?我想听听爸爸的声音……”然后,流下委屈的眼泪。

原本再有40天,邱军的挂职就要结束,孩子们就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没想到2021年1月8日,邱军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大地,离开了他念念不忘的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国用8年时间实现了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也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篇章。在这部艰苦卓绝的史诗中,像邱军一样的扶贫战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劲头,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燃尽芳华、奉献老区,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脱贫答卷”,让脱贫攻坚成效真正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如今,在邱军牵挂的那片土地上,漫山的沙棘树挂起了果,那一片黄土梁上的“沙棘红”,也必将点燃新的奋进之路,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标签:
责编:陈淼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