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 红
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8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绘就一幅“大写意”到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标准“软联通”再到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8年来,中国统筹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肯尼亚蒙内铁路、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一座座电站桥梁、一条条公路铁路为当地提供了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中巴经济走廊、中白工业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处处经济特区、园区、走廊的建立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8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穿越风雨,逐步从中国倡议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日本、意大利等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面对世纪疫情的严峻考验,“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为各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注入了宝贵力量:中国已向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7亿剂新冠疫苗,其中多数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中欧班列逆势增长,不仅成为全球抗击疫情的“生命线”,更成为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时代大势、以大历史观对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作出的回答。8年后的今天,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形势: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共建“一带一路”指明方向:要夯实发展根基;要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要强化统筹协调。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未来,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大势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将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中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