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始终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把握历史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当前,世界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如果没有战略定力,很容易被各种意识形态思潮所左右。别人说发展形势好,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别人说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就会导致心态上的失衡,思想上的迷茫,行动上的摇摆,最终错失机遇,止步不前。保持战略定力,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为各种流言蜚语所迷惑,不为各种奇谈怪论所干扰,深刻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从未有过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彰显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把人民群众关心的每件事抓实抓好,创造出让群众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底线思维要求我们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底线思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是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战略定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的科学思维与方法,是推动我国未来发展的治国方法与执政智慧。没有坚定的战略定力做保障,也就很难清醒地把握住我们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坚定定力,才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进。
保持战略定力,坚决进行斗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要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不能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善战者,求之于势。”进行伟大斗争要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大局出发看问题、想问题,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对大局和大势保持战略眼光、做出战略判断,准确把握斗争形势,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增强斗争的底气和力量,最终赢得斗争胜利。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战略定力既是一种冷静睿智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坚定沉着的战略行动能力。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砥砺奋进、御风前行,坚持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就能不断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勇毅前行,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前进。(贾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