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题:攻坚克难再奋进——透视2021年中国经济答卷
新华社记者
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
17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答卷备受关注。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经济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承压前行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预计占全球经济比重超18%,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左右;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下限……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2021年中国经济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这是一份凸显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成绩单——
创新驱动发展更加强劲,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2021年底,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比上年提高1.2件;
新产业新模式快速成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4.5%;
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2021年末,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反映市场预期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升……
这是一份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的成绩单——
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改善……
“好于预期。”路透社如此评价2021年全年和四季度中国经济表现,同时指出,四季度以来中国工业持续恢复,但消费增长仍然较弱。
18.3%、7.9%、4.9%、4.0%……2021年持续放缓的季度增速,既有上年基数影响,也凸显经济运行面临压力。
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增强信心。“按两年平均算,一、二、三、四季度经济分别增长4.9%、5.5%、4.9%、5.2%,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长率比三季度还高一些;从环比增速看,四季度比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经济企稳态势逐步显现。”宁吉喆说。
来之不易 在闯难关中稳住宏观大局
部分地区遭遇疫情和汛情冲击,消费和投资增长势头减弱,缺芯、缺电、缺柜、缺工等供应链问题凸显,大宗商品价格飙升……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增多、挑战上升。
挑战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步伐越走越稳。
“稳”字当头,发力跨周期调节——
前缓后快,这是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全年发行节奏。结合经济形势变化,2021年8月份以来,专项债发行使用显著提速。
2021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布局时,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出台,为经济稳定恢复夯实基础。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大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避免政策“急转弯”,引导形成合理预期。
“精”准发力,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施策——
“3000多万元税款暂缓缴纳,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华能松原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辉说。去年三季度以来,多项措施为煤电和供热企业纾困解难,为稳定能源供应提供支撑。
从“六稳”到“六保”,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联动发力,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经济承压前行,亿万市场主体迎难而上,汇聚起持续奋进的强大力量:
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创历史新高,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在2020年逆势增长基础上,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比上年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全球通胀压力上升,中国物价总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成为全球物价的重要“稳定器”;
全球能源价格飙涨,一些国家能源供应拉响警报,中国全力做好能源保供,一度紧张的电力和煤炭供应趋于缓解,有力支撑工业生产、确保民生需求……
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摩托车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出口。受疫情、原材料涨价、海运费高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去年公司经营压力大幅上升。
董事长袁志友说,公司调整应对方案,全年追加2000万元研发经费,加快海外市场布局。“不管多艰难,都要努力前行。”
迎难而上 202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西安、深圳、天津……近期疫情多点散发,中国坚持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健康安全夯筑起坚强堡垒,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
2021年末,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出现,引发全球新的震荡。世界银行、联合国近期均下调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和保民生压力加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增多……2022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仍需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市场认为,此举是货币政策支持稳增长的具体体现。前一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方面促消费举措,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从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方面作出政策安排,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不容乐观,但中国仍有足够政策空间支撑经济稳定增长。”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认为,挑战在于持续推动经济再平衡,包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大支持,推动绿色转型和扩大内需。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1.46万亿元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各地;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去年四季度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力求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
2022年1月1日起,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同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释放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信号。
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持久动力。
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测,有力的稳增长政策、平稳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稳定的能源供应以及保持强劲的出口,将使“2022年中国经济好于预期”。
“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因素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变。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实现稳中求进。”宁吉喆说。(记者安蓓、魏玉坤、申铖、王雨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