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焦点访谈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活力强
2022-01-19 11:40: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
听新闻

1月17日,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公布。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不过在这张经济成绩单上,我们不仅要关心增长的速度,更要关心发展的质量,特别是我们的创新动能有没有增强,产业升级有没有推进,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带着这份新鲜出炉的年报,去感受2021年中国经济的活力与脉动。

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公布,虎年春节也日益临近,我国又迎来了每年的消费旺季。记者在北京一家本土体育品牌旗舰店里发现各种中国虎年元素运动时尚单品已经接近脱销。在2021网络销售旺季,他们在某零售平台上单日单店成交额曾突破10.6亿。2021年消费的强劲动力特别是国货热潮,让企业负责人对消费市场的活力有着切身体会。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消费总量达到44万亿的新台阶,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4%,特别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4.5%,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总体上来说,消费功能扩大、结构升级、模式创新,特点非常明显。随着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相关的新消费会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

中国经济的活跃不仅体现在消费领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7.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加,促进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位于北京东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高精尖产业加速布局,预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正是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金光泽:到目前为止,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这四大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

2021年11月25日,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这意味着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圆60平方公里范围内,通过手机就能下单,一键叫到无人驾驶的汽车。手机下单,上车扫码、测温,乘客坐定后,点击屏幕上的自动驾驶按钮,行程开始,和大部分车辆不同的是,由于还是试运行阶段,坐在主驾驶座位上的并不是驾驶员,而是经过严格考核上岗的安全员。

只有在车辆出现临时突发状况时,安全员才会人工接管汽车。而随着上路测试时间和数据量的积累,汽车的智能水平也不断增长,乘车体验已经非常接近人工驾驶。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态势。过去这一年,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卡车、无人配送车、巡逻车等,开始陆续走出实验室、封闭测试车间,出现在开放道路上。这一技术加速迭代,离不开高精地图算法、芯片、激光雷达以及道路本身在内的全产业链智能改造升级,离不开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从生产角度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在18%左右,快于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说明在产业结构上在逐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研发投入强度的水平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已经从2013年的第35位上升至第12位,是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以创新引领,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正是中国经济结构之变的深层逻辑。对于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共同的着力点。

中国胶管企业在产能、产量、消费量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企业数目众多,但有科技含量、原创技术的却很少。对于河南这家胶管生产企业董事长赵洪亮而言,正是由于7年前,主动告别了低成本路线,充足的创新储备,让他们在2021年,面对原材料涨价等多种不利因素时,依然能从容应对,爬坡过险。

河南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洪亮:我们用了5年时间,包括设备研发,包括投入了很多原材料,包括人力资源,投入了3000多万元,所以产品的售价比原来要高10倍,就是价值高10倍。产品做成全球的小巨人,不光在中国做出名堂,在全球做出名堂,我觉得专精特新就要往这方面发展。

创新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自广州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2名90后,2021年在新疆启动国内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项目——超级棉田。借助无人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完成了3000亩高标准棉田的管理工作,将传统管理方式所需的30名人工缩减为2人,节省了36%的农药及60%的灌溉用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经济长期稳定、快速、持续增长,最终靠的还是科技创新,或者说技术创新,本质上是在释放生产力。它的逻辑是在同样的投入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有更多的产出,或者说能够有更快地产出,实际上是提高投资的效率。

去年12月,爱尔兰演唱组合西城男孩,通过中国社交平台,举办了他们的全球首场线上直播演唱会,吸引了超2700万人围观,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150万人,能坐满15座鸟巢体育场。疫情之下,日益丰富的线上消费场景,离不开通信基础设施的加速投入和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三希:在供给侧我看到的是技术的进步,音视频云技术的成熟。成熟的音视频技术,还需要背后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

疫情之下,越来越便捷的5G通信网络和设备普及,所带来的在线体验正是人们的共同感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39.6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区、超过97%的县区以及50%的乡镇镇区。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1年1月到12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2.66亿部,同比增长63.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远高于全球40.7%的平均水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从服务业角度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在整个服务业当中是比较快的。5G的基站增长比较快,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在逐步推进。

2021年,我国出口贸易逆市上扬,表现尤为抢眼,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按美元计价增长30%,增速也创2011年以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规模的增速创下新高,出口货物的结构也在改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83万亿元,增长20.4%,占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2.9%、9.3%、104.6%。在北欧国家挪威,过去一年来,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出现在街头,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中国车企正是由于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纯电动车上发力较早,在产品研发、质量验证以及动力电池等产业链布局上已经占据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我们从原来跟跑到现在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上能够领跑,侧面体现了我们国家产业从最初整个产业链相对低端,逐渐向中端,甚至更高端来转移。像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其实也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产量增长达到145.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在遭遇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的2021年,这样产销两旺的表现着实抢眼。其背后,是中国经济在新产业上的持续发力,更彰显出绿色发展理念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这张成绩单不仅反映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反映出我们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成效。就像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所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洞察变化、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我们才能抢先机、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虎年,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制片人丨李作诗

主编丨刘宁

编辑丨高琦 陆宇佳 吴琼 陈丽

摄像丨徐鹏 孙慧升 辛亮仪

策划丨余仁山

责编丨刘小萍 马汝涛

剪辑丨佟永杰 苗佳亮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