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善于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主动担当历史使命,不畏艰险、勇毅前行,实现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壮举。“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要善于在战略问题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重视从历史经验中收获战略思维,准确把握历史大势、清醒认识历史方位、主动抓住历史机遇,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
善于在战略问题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从历史大势上作出战略判断。判断作得准不准,关键在历史大势看得清不清。“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从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每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都是在洞悉不同阶段的历史大势后,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所作出的正确决定。“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历史大势,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坚持胸怀天下的同时走好中国道路,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善于顺势而为,以大历史观支撑大战略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战略谋得精准、谋得实际、谋得长远。
善于在战略问题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从历史方位上进行战略谋划。谋划作得科不科学,关键在历史方位认得清不清晰。“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在这个阶段进行战略谋划,必须将重心放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将重心放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在立足自身,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同时,积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善于在战略问题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在历史机遇中赢得战略主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国际环境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愈发明显,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矛盾挑战,也带来全新的历史机遇。“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当下,我国疫情防控得力、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调没有改变,结构优化的进程没有放缓,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丧失,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独有的条件和优势。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以“乱云飞渡仍从容”战略定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坚定不移地抓住战略机遇期,努力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善于在战略问题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在历史经验中进行战略思维。“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并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善于从各种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将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统一;善于在总体部署中协调好具体执行,将战略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善于在面对挑战时寻找机遇,将化解风险与实现突破相统一,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不断汲取党制定战略策略的历史经验,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进行战略思维的方法角度,从中检视实践、发扬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和自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形势环境变化之迅猛、机遇风险挑战之繁多,对我们谋划长远全局、主动应变求变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善于在战略问题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时与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中共南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