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系列评论之七
开放办奥,中华文化与世界多样文化再次美丽相遇
■中国军网记者 任旭 张晓君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在“开放办奥”的理念指引下,中国言出必行,实现了对世界的承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向世界讲述着“双奥之城”的精彩故事。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 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摄
开放办奥,汇聚的是多方力量,收获的是全面进步。整个北京冬奥会,从赛事筹备到进入正赛时间,无处不闪耀着开放元素。北京冬奥组委2017年首次开展全球招聘,选聘了一批外国专家参与筹办工作,吸引了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奉献,引进了一批往届奥组委的外籍员工在华效力。不仅如此,在筹办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六年多时间里,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单项组织、部分国家的冬奥委会,以及冰雪运动相关的国际专家团队进行紧密合作,在场馆建造、制冰造雪、赛事组织、训练参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此次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了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共获得104个小项194个席位的参赛资格,占全部109个小项的95.4%。与参加平昌冬奥会5个大项12个分项53个小项相比,增加了冰球、雪橇2个大项,北欧两项等3个分项,速度滑冰女子5000米等47个小项,参赛小项、运动员数量均大幅提升。从平昌冬奥会约有三分之一的项目在中国没有展开,到北京冬奥会这“一片空白”被完美填充,这一切离不开扩大开放,向冬季冰雪项目先进的国家学习取经。
开放办奥,促进多样文化交流,展示良好形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作为冬季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不仅是东道主也是参与各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文化交融,展示自身形象,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动力。北京冬奥盛会,既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鲜明的中国印记,更有着交汇融合的文化创新。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用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赋予整体形象以“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寓意,展现出浓浓的现代科技感。无论是形似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还是晶莹剔透、如同披着一件冰雪外衣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无不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完美结合。
开放办奥,以冬奥为媒实现“朋友圈”再扩容。作为东道主,中国张开双臂,热情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共办共享一届冰雪盛会。北京冬奥组委选聘的俄罗斯专家尼古拉,在筹办冬奥高山滑雪测试活动期间,与国内团队夜以继日奋战在延庆小海陀山上,连续一个半月不下山,最终圆满完成了高山滑雪竞速项目造雪压雪、山地运行等工作。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北京、张家口都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培育壮大冰雪产业。在张家口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内,法国MND索道、苏法格造雪机、瑞士BMF索道、意大利天冰造雪机等一批冰雪装备知名企业先后落地投产。短短几年间,中国有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更大激发世界各地人民上冰雪的热情,带动冰雪体育产业、冰雪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北京冬奥会,实现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共赢,是体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舞。
体育总是在架桥填壑,而非筑墙增隔。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团结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主题口号设定为“一起向未来”,就是要呼吁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迎接挑战,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以体育团结世界,多边合作、协同创新,多元融通、普惠共享,多样互鉴、共同进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今,中国以更加自信、开放、多元的形象,敞开胸怀拥抱五湖四海的朋友;世界也将充分感受到和谐、和善、和平、和美的中华文化,看到中国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北京冬奥会让中华文化与世界多样文化又一次美丽相遇,同时也增添了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点燃了更多人“一起向未来”的奋斗激情。多年后回首,这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必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