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镜头记录乡村生活
2022-02-18 11:23:00  来源: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寒假孩子们这样过15】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虹雨

“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民谚?桃源的酒,陬市的糖,剪家溪的豆腐像什么呢?”

“像城墙!”

“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位爷爷家中,他家正准备做豆腐,我们去看看豆腐是怎样制作的,到底像不像城墙?走!”

这些天,湖南省桃源县剪市镇中学四年级学生刘慕涵忙着在镜头前绘声绘色地介绍家乡美食,她的同学——短视频拍摄“小达人”王子祺举着手机一路跟拍。

“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到了,怎么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文化,过一个有意义又有趣味的年?剪市镇中学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学生走出去,“用眼睛发现,用镜头记录,用故事讲述”。

老师郭云兵把《剪市故事集》发布在他组建的“夜读团”朗诵微信群里,请学生们自选题目。学生们积极性特别高,很快,一批活灵活现讲故事的小视频就“飞”到了微信群里。郭云兵从中评选出优秀讲述人,刘慕涵就是其中一位。

豆腐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现在人们仍然用石磨、铁锅、木盆、纱布等传统工具和工艺制作豆腐。

走进60多岁的文加凡家,孩子们将好奇的目光和手中的镜头聚焦在制作豆腐的老物件上,叽叽喳喳地开始了采访。文加凡一边忙碌,一边开心地回答“小记者”们的提问。

黄豆磨出乳白的汁,在一口大锅里熬着。孩子们耐心地守在灶台边,等待奇迹发生。慢慢地,热气升腾,清新的豆香溢满农家。

“新鲜豆浆出锅咯!”文加凡舀出浓稠的豆浆,一勺勺盛在每个孩子手里的小杯中,孩子们一片欢呼,兴奋地品尝起来。

刘慕涵不忘工作,一边小口啜饮着,一边在镜头前分享:“和我们平时喝的味道真不一样。是什么呢?是家乡的味道!”

郭云兵喜悦地看着这一切,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娃娃!前几天,他们拍摄的打糍粑视频,在平台上获得了3万多的浏览点击量呢。”

豆浆喝完了,文加凡在盛豆浆的大缸里加入石膏浆。不久,一缸豆浆凝固成豆腐脑;舀出一碗碗豆腐脑分给孩子们后,文加凡又在桌上铺开纱布,把豆腐脑舀进纱布包裹好,将木盖压在纱布上,整出方方正正的形状来。水分渗出,纱布展开,一大块白白嫩嫩的豆腐做成了。

刘慕涵仔细拍摄着每个“小惊喜”,时不时和同学们一起雀跃不已。

“我终于明白了,家乡的豆腐棱角分明,沉甸甸、厚实实的,真像城墙砖一样!”捧着热腾腾的豆腐,刘慕涵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寒假这样过,特别有收获!下一个故事拍什么?我都等不及啦!”王子祺在她身边不住点头,开心地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8日01版)

标签:
责编:孟涛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