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022-02-24 10:40: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陈晨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2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文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拧紧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021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价格基本稳定。“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们的饭碗!”唐仁健同时指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在此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抓得实而又实,重点是“三靠”:

——靠责任落实。中央明确,今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已经国务院审定后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省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压实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唐仁健强调。

——靠收益保障。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经营上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靠基础支撑。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打好政策组合拳,抓好种业振兴行动落实落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此外,在农机装备上,也要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过去一年,我国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1561亿元,帮扶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3145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6.9%。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透露,接下来将重点在四方面下功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一是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上下功夫。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对及时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抓紧落实帮扶措施。打通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壁垒,缩短认定时间,提高监测帮扶效率。

二是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上下功夫。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产业重在转型升级,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提高帮扶车间吸纳能力、优化公益岗位等方式,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三是在强化重点区域帮扶上下功夫。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四是在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上下功夫。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政策力度不减,继续扶上马送一程。今年将组织开展政策效果评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方面,要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吴宏耀说,“欢迎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也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刘焕鑫表示,要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关于乡村治理,一号文件部署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抓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抓模式载体创新。这些年开展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探索了‘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做法,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明确细化的标准、规范的程序、评价的机制,努力把乡村治理抓出成效。”刘焕鑫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4日03版)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