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姬烨、董意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说,从2月26日抵达首都机场那一刻起,许多事让他难忘——机场志愿者的微笑、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安全和无障碍、闭环外更现代的中国等等。而回顾过去六年多的筹办历程,同样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对举办一届精彩赛事的承诺,以及为兑现承诺所付出的努力。
拍摄:梅元龙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临近尾声之际,帕森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说北京2008年残奥会永久改变了夏季残奥会的举办方式,那么北京冬残奥会也将把冬残奥会提升到新高度。
中国然诺 激励世界
帕森斯是巴西人,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5年。他感叹说,过去17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身在闭环,但在前往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路上,在酒店的窗外,他依然看到了一个更现代、更好的中国。
同样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兑现办赛承诺的责任感。“来自不同层面的政府部门、北京冬奥组委以及这里的每个人,都致力于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举办一届伟大的赛事,而且最终兑现了承诺。”
在他看来,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坚韧与希望。“赛事组织者在遭遇疫情挑战后,依旧致力于举办一届精彩的赛事,这就是坚韧的体现。北京专注于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设施和服务,这里有负责任的组委会,也有出色的志愿者,所有人都在为运动员的出色发挥搭建最好的平台。”
3月6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中,志愿者在赛前为选手清洁轮椅。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北京冬残奥会,是2008年残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全球残疾人体育盛会。帕森斯表示,14年后,中国又一次迎来了提升残健融合的机会,这种改变,将不局限于中国,而是会影响整个世界。
“作为东道主,中国通过提供最好的平台、最流畅的运行和最体贴的服务,让残奥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而残奥运动员通过在赛场上的表现,激励并改变着整个世界。”他相信,通过本届赛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残疾人,了解他们的潜能,“这将让中国的未来一代更加包容”。
中国参赛 抓住机遇
截至10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0金9银13铜的成绩领先奖牌榜。而在4年前的平昌冬残奥会上,中国刚刚在轮椅冰壶中实现冬残奥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对于这种突飞猛进,帕森斯直言“难以置信”。他表示,举办一届冬残奥会,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中国抓住了机遇,吸引更多残疾人投身冰雪运动。
“中国善于发现天才,在夏季残奥项目中,他们做到了。如今在冬季残奥项目中,他们也做到了。”他说,“我们相信,未来还会看到更多中国残奥选手赢得奖牌,不仅仅是在北京。”
3月6日,中国选手张梦秋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获得金牌。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从2016年起,中国残联开始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参加的省区市从最初的14个增加到现在的31个,直接参与人数从刚开始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此外,中国残联从2017年起开始举办全国冬季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训练营,目前已培训上万人。
“我认为在一个有着8500万残疾人的国家,能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非常关键,因为这意味着残疾人有更多机会参与体育锻炼。这不仅仅关乎金银铜牌,而是给予残疾人机会,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帕森斯表示。
他坦言,残奥会是让残疾人置身舞台中央的全球性活动,国际残奥委会希望通过残奥会让人们对全球12亿残疾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通过吸引更多残疾人投身冰雪运动,向世界传递了更包容的理念。”
中国办赛 提升新高度
即便遭遇疫情冲击,帕森斯对北京冬残奥会如期举办从未怀疑。他说,疫情发生以来,国际残奥委会与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一道,一直在与相关方商议制定《防疫手册》。
北京冬奥组委表示,冬残奥会期间,闭环内阳性病例数量呈现动态清零的状态。对此,帕森斯认为“闭环管理”行之有效。“数据已经证明,这一理念非常正确。在冬奥会期间也被证明有效,防疫措施让阳性病例非常少。我们非常满意的是,我们正在为运动员提供安全的环境,不仅仅是不让他们感染病毒,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也感觉很安全。”
实行闭环管理的冬奥村(冬残奥村)。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在闭环内,帕森斯认为北京冬奥场馆是世界上最好的冬季项目场馆之一。而对于无障碍,他表示,前来参赛的残奥选手更有发言权。不过他说,国际残奥委会的无障碍专家非常满意,截至目前,他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无障碍的抱怨。
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说北京2008年残奥会永久改变了夏残奥会的举办方式,那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也将把冬残奥会的办赛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从2018年起,冬季残奥会和夏季残奥会接连在平昌、东京和北京举办。帕森斯说,残奥的亚洲之旅令人难以置信,他还用他祖国巴西的一句谚语说,“在北京,我们‘满载而归、成功完成了这趟亚洲之行’,没什么比在北京结束这次旅行更完美的了”。
对于志愿者,帕森斯说,如果运动员是一届运动会跳动的心脏,那么志愿者就是灵魂。中国的志愿者用微笑和热情,感动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希望服务残奥会和残奥运动员的经历,能够在志愿者们的人生中留下难忘的回忆。”
编辑:刘阳、黄绪国、郑道锦、钟沁蕊(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