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一场“新”与“旧”的动能转换 天津锚定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
2022-03-15 10:59:00  来源:天津日报  
1
听新闻

超大规格盾构机在中铁装备天津公司下线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 资料照片

河海交汇,天工开埠。作为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这座港口城市甫一勃兴,血脉里就流淌着制造业的基因。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天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扬“制造业立市”的大旗,着力构建新型产业矩阵,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填格赋能,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这不是一次产业布局的简单回归,而是一场“新”与“旧”的动能变革;这不是零敲碎打的产能替代,而是脱胎换骨式的系统重塑;这不是缓解一时之困的权宜之计,而是夯实发展之基的战略抉择。

制造业立市

立的是“国之大者”,立的是“城市定位”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立足于全局的视野,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这是“制造业”身上被赋予的重担与荣光。

“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立足于历史的纵深,天津工业积淀深厚,产业体系完备,区位优势突出。党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赋予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时代使命。

“天津提出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说,实体经济是天津的优势,也是成就天津未来的根基。

“制造业始终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是实体经济的根本。”基于这一共识,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产业主题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成为天津制造业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建设主题园区、引育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引。

基于这一共识,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出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放在了突出位置;全市各区明确了主导产业,形成协同联动、错位发展态势,围绕制造强区目标,纷纷拿出规划引领、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实招。

基于这一共识,天津连续举办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用这个平台招商引资,“以会兴业”,累计签下合作协议563项,协议投资额达到4589亿元,360、紫光云、麒麟软件、TCL北方总部“新四大”总部企业成功落户天津。

基于这一共识,全国首部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出台,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营造智能制造领域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务与保障。

基于这一共识,百亿级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设立,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研发、智能装备与系统开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关键环节。从2018年至2021年间,共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38项,支持资金为1.43亿元;智能装备178项,支持资金为2.05亿元;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15项,支持资金为4749万元;试点示范35项,支持资金1.21亿元;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119项,支持资金5.90亿元。累计支持了7批共2795个项目,安排市、区两级财政资金88.5亿元,有力拉动了智能化改造投资,工业企业上云超过7000家。

基于这一共识,推动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建设,全市累计培育了2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3个,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83个,形成了柔性制造、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等新模式。丹佛斯天津商用压缩机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的“灯塔工厂”,海尔打造了全球唯一的5G洗衣机筒柔性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科技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达到24.8%,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基于这一共识,建立高端装备培育计划,2021年遴选出120项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项目,促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研发创新。一批核心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取得突破,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并联机器人系统成功研发,华海清科研制的化学机械抛光装备填补了我国CMP设备技术空白,天津朗誉科技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240吨重载AGV,解决了转向、承重、使用寿命等难题……

引育新动能

引的是“创新驱动”,育的是“智能引擎”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天津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引育新动能,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坚决关停“散乱污”企业,着力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几年间,江天重工、轧三、天丰三家钢铁企业顺利退出,辖区钢铁产能减到1500万吨左右;累计完成246个园区治理,整合形成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市级园区为支撑的空间格局;主动关停2.2万家“散乱污”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出宝贵空间;全市入选“国家队”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称号的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突破120家,跃居全国第二;低碳转型有效推动,持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5%,工业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78岁的余景岐,在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大半辈子,至今仍坚守总工程师岗位。

“我们生产的钢丝表面,有多条螺旋上升的条形凸起,就像一条条肋骨包裹着钢丝,这就是‘螺旋肋’名称的由来。不要小看这些‘肋骨’,它们大大增加了混凝土和钢丝的附着力和黏结度。生产的螺旋拉拔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里头是一个很复杂的几何结构,外国人始终闹不清这个结构,直到现在,在外头做这模具的很多,效仿这样做的,它也做不好。”余景岐自豪地说。

记者在银龙股份2021年三季报上看到,其主营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在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了33.72%与38.49%的增长,达到24.63亿元与1.36亿元。

因为掌握了独门绝技,银龙股份入选工信部日前印发的第六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在这份光荣的名单上,已有16家天津企业位列其中。

“支持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产品市场,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对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产品,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万元、300万元奖励。”2021年我市修订智能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细则时,专门对此奖励。

对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给予奖励,也不忘对破土而出的幼苗给予培植。

2019年,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接触到天津所托瑞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时,公司上年收入仅2400万元,由于前期科研及产品开发大量投入,经营持续亏损。

“当时,我们无实物资产可以提供抵押,融资渠道受限。担保中心了解到我们的市场定位及发展规划后,当年把我们纳入担保中心‘津种子’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智能通’产品给予2900万元融资担保贷款支持,并主动降低担保费率,帮我们解决了资金困难。”回首往昔,所托瑞安首席技术官窦汝振满怀感激。

资金有了,所托瑞安当年实现扭亏为盈,收入达1.1亿元,净利润达1748万元。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所托瑞安作为主要参研单位研发的“陆用自主导航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截至目前,市担保中心已支持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为8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超过11亿元;近5年累计为2760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59.74亿元。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可为企业新增收入238.94亿元,增加企业纳税9.5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7.47万个。”担保中心主任杨东祥告诉记者。

在创新驱动下,我市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71家,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3名。中科曙光成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和地方共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零的突破。中科院工生所、天津药研院、中汽中心、天津市“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在津沽大地扎根。

信创产业全国领先,打造了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的完整产业链,信创海河实验室建设全面展开,飞腾中央处理器(CPU)+麒麟操作系统(OS)构成的“PK”体系,成为国家信创工程主流技术路线,市场占有率接近80%。“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算、康希诺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和新冠疫苗、“神工”脑机交互系统、华海清科12英寸抛光设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先有骨头后有肉

肉长在骨上,才能防止“脱实向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骨之不立,肉将焉在?

制造业是天津的底蕴所在,也是筋骨所在、脊梁所在。现代经济竞争,尤其是区域经济竞争,往往不是某个企业的零星突围,或市场主体的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的竞争,是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比拼,其中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

想起今年大年初二,公司就迎来市工信局负责人嘘寒问暖,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叶德洪感慨万千。

叶德洪是恩智浦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负责新产品引进的部门负责人。他告诉记者,2021年,恩智浦在全球的业绩达到了11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业绩出自位于西青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的天津公司,实现增幅25%。“这背后离不开天津各部门的支持,大过节的还不忘我们企业,很是感动。”他说,“年初暴发新冠疫情,我们下游的包装配套企业位于津南区的小站与双港,我们上游的原材料需要从外省市进津,工信部门及时了解我们的困难,第一时间为我们解决了跨省与跨区域通行证,让疫情造成的影响降为最小。”

帮助企业“强筋健骨”,锚定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走好走实高效集约发展之路,天津选择的抓手是“产业链”。

“天津瞄准12条重点产业链,通过抓运行、抓企业、抓项目、抓园区、抓人才、抓创新、抓政策,关键环节一体串联,市领导任链长亲自谋划,各区主动作为,强化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形成强大攻坚合力。”市工信局副局长任洪源说。

仅以2021年应对电力平衡紧张形势为例,我市除了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省(区、市)沟通协调,千里奔赴异地争取电力指标和煤炭资源支持外,还专门成立16个服务专班,走访2万余户企业,成功应对解决了电力缺口。

对于宁河区来说,2021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了41.7%的增长,要保障制造业后续动能,最要紧的是补齐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的短板。

3月9日,宁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牵手天津市渤海国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开启人才管理新事业,提升对全区人力资源的调度、服务水平,面向国内外吸引青年才俊。“我们要在原先实施的给予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8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交通、生活补助基础上,给予更多奖励支持,实现‘人才+项目’融合落地。”宁河区人社局局长牛会明介绍。

“我们区明确今后5年要坚持制造强区,形成五大主导产业,2022年计划安排英利高效组件智能制造、超细晶高强高导铜线、金轮智能电动自行车制造等10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将超160亿元,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宁河区委常委、副区长沈洁信心满满。

2021年,全市在链企业产值、增加值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0%、72.7%,有力支撑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31.5%、24%、22.3%,形成有力示范带动,探索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我市产业链工作的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市工信局研究室主任杨冬梅说。

卸下“数字包袱”,摆脱“速度情结”,把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拼质量、拼效益、拼绿色上,天津收获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224.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3.3%,其中制造业比重达到24.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5%,比2016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石化、冶金、纺织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为35%,比“十二五”下降13.7个百分点。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5%,这是天津制造业锚定的“十四五”末目标。届时,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将构建完成。

“‘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天津正持续着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的实践,朝着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记者 王立文 吴巧君)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