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科技冬奥”照见“创新中国”(评论员观察)——北京冬奥盛会启示录②
2022-03-15 12:24:0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各国冰雪运动员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台,也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窗口。从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风驰电掣的“猎豹”摄像机;从京张线上世界首列无人驾驶的高铁,到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技术和设备,为“科技冬奥”写下生动注脚。

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离不开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一方面要积极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早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冬奥申办成功以来,《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我们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示范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了一批绿色低碳技术,折射出我国体育科技走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不凡历程。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过程中,科技创新贯穿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智慧服务、转播技术等方方面面。在办赛方面,破解雪车雪橇赛道、场馆建造运维难题,打造绿色低碳和智慧场馆;在参赛方面,重点研发科学化训练方法和装备,助力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突破;在观赛方面,研发云转播平台、智能语音服务等技术,提升观众观赛体验……科技创新,成为运动员实现梦想、冬奥盛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支撑。同时,我们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相结合。比如,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用薯类、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为冬奥村生产可降解餐具,等等。这铺就了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之路”。

圆满完成的冰雪之约,展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底气,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驱动力。从采用仿生材料设计的高性能服装,到体型庞大的雪蜡车,这些令人振奋的“中国制造”,提升了冰雪装备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汇入中国制造提质升级的大潮,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我国首台碳纤维雪车比国际同类产品风阻系数低8%,“水立方”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双奥场馆,国内冬奥标准的冰状雪赛道实现零的突破……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通力协作,“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实现了一次次从无到有的蝶变,一项项替代方案的优化。

北京冬奥盛会已经落幕,但赛场内外科技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日渐显现。冬奥盛会上的科技成果,正在成为全社会共享的冬奥硕果。面向未来,依靠科技力量推广冰雪运动、提升竞技水平的基础更加坚实,打造国际品牌、实现产业转型的条件日趋完善。加速自主创新的推广应用,将冬奥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就一定能继续为产业振兴及群众生活赋能添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自主创新永无止境,冰雪传奇再创新篇。以冬奥盛会为新的起点,挺起创新脊梁,加强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的系统梳理,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定能让冬奥成果更好为全民共享,丰富更多人的日常体育生活。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