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追光”栏目中
我们介绍过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
采用的并非鲜切花束
而是海派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束
详情请戳:追光︱永不凋谢的冬奥礼物,幕后高手竟是这位上海退休阿姨

但是互为“姐妹篇”的两种花束
却不尽相同
试试看
你能找到两者的不同吗?
没错,眼尖的你一定发现了

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
多出了一朵蓝色波斯菊
象征着残疾人运动员坚韧顽强的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
加入“蓝色波斯菊”的创意
也是由一位残疾人志愿者提出
她叫唐占鑫
是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创办人
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
正是在这里组装

唐占鑫团队召集了
北京市10个区的约150位残疾人
他们互相称呼彼此为“伤友”
全力投入冬残奥会花束制作之中

唐占鑫介绍
自2021年8月10日收到通知
至2022年1月15日交工
历时五个多月
团队共完成了500束颁奖用花的制作
由于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难度较高
花束又由花片、花叶、花枝等部分组成
学习起来并不容易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上海市级传承人励美丽
特意录制了教学视频

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
一束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的制作
需要至少35个小时
37岁的郭媛媛
是一名先天性脊髓损伤者
作为编织者之一
她主要负责收发物料和编织花束

郭媛媛说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编织
很多针法都是从头学起
一朵直径约1厘米的小桂花
她就跟着老师学了一天

2022年1月14日
500束“荣耀之花”全部完工
这背后是150位残疾人600多万针的心血
唐占鑫说
花束不仅属于冬残奥运动员
也属于为它的诞生而努力的所有人

记者:杨恺、邰思聪
摄影:彭子洋、陈飞、吴霞
编辑:王沁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