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悟思想学方法受教育的权威生动教材
2022-04-06 22:40:00  来源:学习时报  
1
听新闻

领袖人物的书信是了解和研究领袖人物思想和实践的重要文献。新近出版的《习近平书信选集》(以下简称“书信选集”)第一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书信共239封,内容涉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领域各方面,论及重要的政治原则、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党性修养、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是广大干部群众领悟创新理论、学习科学方法、接受思想教育的权威生动教材。

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创新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部重要著作以书信形式集中呈现了这些重要理论成果,内容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总目标。书信选集开卷篇2013年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是学习研究中国梦的重要文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这深刻揭示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关系,使得中国梦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下大气力紧紧抓住的一项重大工作。2014年1月,他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勉励全国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5月,在给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复信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2019年4月和8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脱贫,希望他们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20年10月和12月,习近平总书记还分别给“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致贺信,呼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加快推动全球减贫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书信选集收入的相关书信有20多封,内容涉及加快创新驱动、支持创新创业、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次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3次向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阐述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强调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还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书信选集收入习近平总书记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致“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致首届“南南人权论坛”、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等贺信,深刻阐述当代中国人权观,强调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这些重要论述指引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2013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2次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致贺信,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2016年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给第七届和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强调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贺信回信中,还阐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等一系列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这些内容,书信选集都作了充分反映。

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

在同各行各业各界人士的书信交往中,习近平总书记既谈认识,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聊方法,讲怎么办、怎么干。书信选集收入的许多书信,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们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更好走向未来提供了科学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答问题,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他引用古语“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强调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一种谋全局的思想方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具体体现。在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的贺信、致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讨会的贺信等书信中,他还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史为鉴、鉴古知今。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在书信选集中,他多次谈及历史的功用和意义。2015年8月,他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021年2月,在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中,他强调,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历史与文化紧密相连,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正是由于秉持坚定的历史定力和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在守正创新、自信自强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2018年4月,他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谈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勉励他们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真抓实干不仅要有闯劲,更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韧劲。2019年8月,在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种“干劲、闯劲、钻劲”和“滴水穿石的精神”正是实干精神的生动体现。

坚持学习、学以致用。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学习,强调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书信选集中尤其是与广大青年师生的书信交往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论。2013年9月,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2017年10月,在给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的回信中,他鼓励大家坚持学习、学以致用,行远升高、积厚成器;2018年2月,在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的回信中,他勉励香港年轻一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2020年6月,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他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些内容深刻阐明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对于我们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的深厚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封书信都言简意赅、以小见大,字里行间心系改革发展、情牵百姓冷暖,也深蕴中国智慧、体现中国道路,生动展现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赤诚情怀。

“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怀。在选收的书信中,给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回信数量很多。纸短情长,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这些回信传递出对人民至深至厚的感情。据统计,在书信选集中,“初心”一词出现了近20次,可谓高频词汇。2015年7月1日,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从已公开的文献资料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不忘初心”。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他系统阐述了在新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从此,“不忘初心”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也成为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月7日,在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2月18日,在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中,他强调,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一封封饱含深情暖意的书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厚情怀。

“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家国情怀。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时的谆谆叮嘱。2014年10月,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陈嘉庚先生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对广大华侨华人提出“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的殷切希望;2019年5月,在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小学生回信时,他充满感情地写道:“我经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达的游子对回到母亲怀抱的渴望十分感人。”2020年4月,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起在陕北梁家河听到“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时的激动心情,称赞他们的奋斗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这些书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肩扛民族的责任、国家的责任,矢志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书信选集选收了许多习近平总书记与外国政要来往的书信和致国际论坛、国际会议的贺信。在这些书信中,他多次重申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提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比如,他连续3年给“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致贺信,阐述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先后多次给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致贺信,强调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连续向第八届、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致贺信,强调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3次向中非民间论坛致贺信,强调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致信外国领导人、国际组织等,指出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这些书信,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和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信不仅饱含深情、温暖人心,而且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蕴深远。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邃厚重的思想魅力、博古通今的文化魅力、亲和质朴的人格魅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执笔人:胡晓青、李葳、王艺霖)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