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特殊志愿者冲锋“疫”线 残疾车变“运输车”
2022-04-08 10:42: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
听新闻

近段时间,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基层社区干部、疾控人员、医务工作者连续作战,为守护城市安全、保障市民健康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全民疫情防控的当下,一批批志愿者们也奔走在维护秩序、运送物资的第一线。

在上海抗击疫情一线,有一群特殊的“逆行者”:他们身有残疾,关键时刻却挺身而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助力抗疫,共同守护家园。

上海四川北路吉祥里居委是一片老式居民区,整个居委共有1026户,人员构成复杂,60%以上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多人。

张淳是这个居委的居委会主任,这些天,他一直奔走在弄堂小区之间,了解居民的需求,对于家中有老年人的,他更要格外关照几句。因儿时脊柱压迫神经,张淳患有马蹄内翻足,走路多了就会出现肿胀。但最近,他每天的步行数都在2万左右,和来自虹口区残疾人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将检测试剂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

穿戴好防护装备,写上加油鼓劲的话语,大家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师奶奶是一位百岁老人,一直卧床在家,照顾她的女儿今年也已经73岁了。张淳和志愿者们担心老人不会使用抗原检测试剂,便上门为她们进行核酸检测。

与此同时,其他志愿者们也在忙碌着,腿脚不便的黄勇有一辆残疾车,此时派上了用场,一趟趟为居委中的一个封控小区运送居民采购的蔬菜等生活所需。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黄勇:在社区如果说是有这种特殊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我们作为残疾人,首先不是考虑到我们的身体怎么样,首先考虑到我们也能为社区做点贡献,尤其是一位党员,应该在疫情面前,在这种困难面前我们要冲在前面,不能只考虑个人的一些不方便或者说一些什么东西,就考虑到比较少的。

在这支队伍中,有腿脚不便的,有聋哑人,还有血友病患者。他们各自都克服了自身的困难,一心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吉祥居委主任 张淳:有不同的残疾情况,就是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汇聚在一起,可以互相弥补,把那个工作做得更好更细。

尽管腿脚不便 仍“尽我所能”

从三月初到现在,这支志愿者小分队一直在行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志愿者的工作很繁杂,平常人干一天下来也是腰酸背痛,对于身体不便的他们来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尽管腿脚不便但他们仍“尽我所能”,拼尽全力。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宋伟红:我们也想尽我们的一份力,在社会需要我们,需要每一个市民都做出努力的时候,我们发挥我们自己的光和热,为大家为整个上海为整个虹口我们出一份力。

宋伟红是这支志愿者小分队中的一员,在接到问询能否做志愿者的那一刻,她想也没想就到岗了。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宋伟红:早晨6点钟接到了我们街道的电话,直接打我手机的,说小宋你去安汾居委,然后我第一时间,早饭也没吃,喝了一口水就去了,因为时间很紧张,我6点半就要到,6点钟给我的电话,到了那边医护人员8点钟到的,他们说他们是负责做采样,那么需要扫码的,你们谁能上?那我跟我的同事说,那么我们年轻,扫码需要用到电脑方面的知识,我们两个人我们来做,然后医生就简单给我们培训好以后我们就上岗了,扫码的时候右胳膊是拿着的这个扫码机的嗒嗒扫,后来当时扫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扫完以后第二天,这个胳膊是酸的抬都抬不起来了。

抗击疫情的这些日子,有时是艳阳天,有时又是倾盆大雨。对宋伟红他们来说,最困难的还是克服身体的疲惫。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宋伟红:其实你看到我们是一个肢残人群体,我们的腿脚都不太方便,可能我们站一天,正常的人休息一个晚上就恢复了,但是我们残疾朋友,我们如果站一天,我们可能恢复的时间要比正常人还来的时间更长,但是我们可能会用自己的方法,用我来说我就睡觉的时候,因为我知道我第二天还要上岗,我就把家里的枕头垫很高,然后腿翘起来,这样的话血液可以循环,然后放松肌肉,保证第二天还能够再站多一点的时间。

张礼煊也是小分队成员之一。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忙着联系蔬菜平台,给有需要的封控小区采购物资。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张礼煊: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困难,大家可能也觉得有点无助,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志愿者,当他还在逆行的话,当你看见还有人在帮助他们的时候,我觉得会给他们很强的这个抵抗疫情的信心。

十多天来,张礼煊当过送货员、扫码员、保供员。外在看不出和常人不同的他,其实是一位血友病患者,过劳和受寒都可能引发出血,看到其他的伙伴都在坚持,张礼煊也充满了动力。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张礼煊:我那些志愿者同伴们,他们其实都是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然后默默付出的。其实我是男同志,有一些女同志跟着我们一起去扫楼,就是一个一个门然后去敲开,这样走下来其实是非常非常累的,但是这些女同志我看到她们结束的时候都瘫在地上,我觉得挺感动的,我觉得她们也很不容易,比至少我比她们要容易一些。

曾经穿过黑暗 如今照亮他人

这支小分队的每一个人,现在都是同一个身份,那就是志愿者大白。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各自都有工作,虽然大家的职业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帮助他人变得更好。

志愿者工作的间隙,宋伟红赶紧掏出手机,和她一直牵挂着的阳光家园的学员们视频。

阳光家园是一家为智力残疾者提供康复服务,为轻度残疾者提供职业培训的机构,宋伟红就在那里工作,疫情发生后,阳光家园就关闭了,宋伟红担心学员们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就联系公益机构设计了“云”课堂,把康复课程搬到了线上,每天,她都会督促学员们上课。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宋伟红:今天上午还上了一堂太极拳和下午的那个音乐艺术课,虽然不能来,但是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康复需求,我们还是在延续的,我们在微信平台中经常跟我们的学员们进行交流。

张礼煊平时是一名禁毒社工,这次,他把做志愿者的想法发布在了曾经服务过的人员的聊天群中,得到了很多人的积极响应。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张礼煊:几个服务对象他们都挺有热情要去参加一些社区的志愿活动。看到一个社区里边可能这些保供的事情,就是年纪大的或者一些残疾人或者一些其他的情况的,他们是没有办法通过手机来点餐,来保障自己的生活的。那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组成这么一个团队,果然我们的同伴也是热情很高,他们一拍即合。

现在,这个小分队的志愿者们,每天都以积极的心态、热情的面貌投入工作,帮助他人,但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曾因为疾病和残缺而生活在灰暗之中。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宋伟红:将近五六年的时间都是在家里的,因为身体残疾,是因为药物过敏造成了双侧的股骨头坏死,然后当时也是比较封闭自己,觉得自己跟正常人的走路样子肯定是不一样的,那我就干脆在家里,所以那个时候也是大门不出小门不迈。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居委给宋伟红提供了一个助残员的岗位,这让她对生活重拾了希望。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宋伟红:2015年的1月1日,我就来到了那个虹口区残联,然后虹口区残联给我面试了,然后很顺利通过了,我先从助残员做起的。

慢慢地,宋伟红发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可以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伙伴,工作的干劲和生活的热情越来越足了。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宋伟红:一直是心怀感恩的这颗心去服务于社会,既然社会给了我们关爱关怀和温暖,那么我们在我们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也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去帮助社会。

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张礼煊的身上。从将自己封闭在家中,到努力去学习一项技能,干好一份工作,他对自己如今的生活,感到充实而满意。

上海市虹口区残联志愿者 张礼煊:工作也是一个视角,就是让你去观察不同的人,然后通过你的双手去可以帮助他,我觉得这个是挺有意义的事情。

同心抗疫 一起守“沪”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志愿者”,而今天的这几位志愿者更加特殊一些,因为他们都曾经经历过困难也经历过他人的帮助,所以在这艰难的时刻她们更愿意用坚强和温暖的方式回报、付出。

大家还记得吗,志愿者精神有八个字“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今天的特写,恰恰就是这志愿者精神最好的诠释,你我他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真诚互助,最后我们一定会更进一步,一起战胜疫情。

标签:
责编:龚淑贤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