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从“脱贫主战场”到“发展新高地” 看贵州勇闯新路
2022-04-28 15:37:00  来源:光明网  
1
听新闻

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

“减贫人数和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全国最多!”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贵州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2万人搬出大山!黔山贵水不再是穷山恶水,千百年来无数代贵州人的心愿终于在新时代实现。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希望贵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从摆脱贫困落后到建设发展高地,贵州的前路并不平坦。但在“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激励下,贵州人勇闯新路,正在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新境界:脱贫攻坚打开发展格局

贵州翻过了贫困的大山,决胜脱贫攻坚,意义远不止消除贫困本身,更重要的是为发展蓄积了力量。

“哪怕失败一百次,也不能死守旧摊子!”“老愚公”毕节市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为了搬走贫困这座大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恢复生态,海雀村从靠吃救济粮变成林茂粮丰的小康村。

老支书走了,可他留下的万亩华山松不仅成了水库、粮库、钱库,更成了碳库。海雀村作为贵州省的试点,50户人家参与了单株碳汇项目,每户450棵树,每棵树3元,每年就能带来67500元的收入。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2022年2月15日,毕节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骁拿到了全省第一张“森林碳票”,一个多月后,他用这张碳票成功融资500万元。林业碳汇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的新路径正在推动生态资源要素化,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脱贫攻坚栽的树,乡村振兴能乘凉。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定践行生态优先理念,大力植树造林,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62.12%。贵州省绿色经济占比达45%,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2800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719亿元,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绿色银行”还将插上金融的翅膀。

8000多公里高速公路、20多万公里各级公路铺张在17.6万平方公里的群山之中,山地省建起了“高速平原”。从“县县通高速”到“组组通硬化路”,“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完成交通投资7258亿元,是“十一五”与“十二五”投资总和的1.3倍,沿线受益群众1200万人,带动3000多个村寨发展乡村旅游。

从2011年到2021年,贵州平均经济增速9.7%,连续5年增速全国前三,经济体量接近2万亿元,为脱贫之后的接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动力:“四新四化”提升发展质量

脱贫攻坚为贵州迎来了“黄金十年”高速发展期。然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也意味着贵州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2021年4月,贵州省委确定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四新四化”发展目标。

“看云识天气,看花会种地!”在贵州六盘水的中箐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李世瑶说,“我们村周边森林里有许多野生杜鹃花,说明土壤呈微酸性,这正是草莓喜爱的土质。”

大田就是李世瑶的草莓实验室,从1个大棚发展到如今的51个大棚、11项新品种的种植和技术推广,参与分红的群众超千人。他的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见证着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在贵州的发展,也让人看到农业现代化为贵州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入。

载人航天飞船和斜拉索桥,看似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却都在使用贵州钢绳集团的产品。从细如蛛网的太空钢丝,到“中国天眼”的巨型索网构件;从港珠澳大桥沉管吊装的超级工程,到世界最高的北盘江大桥,这个位于革命老区遵义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生产世界钢绳行业的高、精、尖、奇、特、难产品,还主持制定了国际、国家、行业标准50多项。

贵州钢绳集团桥梁缆索技术负责人骆治安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入融合,我们拥有越来越多别人抢不走的市场。”

新型工业化在贵州蓬勃生长: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每年以30%以上的增速强势崛起;吉利汽车等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贵州不断加长变强;以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为代表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迅速扩张,两年就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97家。

截至2021年年末,贵州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2011年年末的2.1倍、企业资产是2011年年末的2.5倍;2017年至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2%,超过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2021年十大重点工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

新使命:“四区一高地”探索发展路径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贵州如何赢得下一个发展的“黄金十年”?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苹果,以及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纷纷将数据储存和云计算中心选择在贵州,这座名副其实的“中国机房”担负起国家“东数西算”的重任。作为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已拥有5000多家互联网企业,大型数据中心25个,形成了存算一体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

东西帮扶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不断升级。黔西市和增城区聚焦“东部企业+黔西资源”“东部市场+黔西产品”“东部总部+黔西基地”“东部研发+黔西制造”的“4+”模式,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融合起来。

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贵州连续获得“优秀”等次;在全国第三次石漠化调查中,贵州石漠化减少规模和幅度均居全国第一;贵州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1%,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贵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

曾经贫困的贵州,在新时代担负起了为西部改革发展探路的新使命。这片多彩的土地有了新目标,在中国发展的版图上有了新定位。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8日01版)

标签:
责编:龚淑贤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