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春耕大幕拉开 吉林省多措并举确保不让一亩地撂荒
2022-05-01 13:02: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
听新闻

吉林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今年,在克服疫情给春耕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吉林省提出不让一亩地撂荒,并上下联动安全有序地将滞留在省内各城市中的农民转运回村。但是还有一部分农民滞留在省外,为了使这部分农民也能返回村里赶农时,吉林省多地多部门一直在做着烦琐的沟通协调工作。

农民老辛回乡记 04:44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锋4月22日上午与吉林市江密峰镇望马沟村村书记就本村村民辛方正的返乡事宜进行沟通。4月22日,吉林市下辖的桦甸市与山东胶州恢复长途客车营运,这天因打工滞留在胶州4个多月的村民辛方正,要乘坐本次长途客车返乡。按照吉林市的防疫要求,所有返乡农民下车后必须闭环转运回村,所以在返乡农民到达前,闭环转运工作都得安排到位。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锋:为了保障一亩地不撂荒,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农民应返尽返。

将辛方正闭环转运回村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辛方正只能在磐石高速服务区中途下车,而那里距离辛方正的村子江密峰镇望马沟村还有近200公里路程,并且辛方正下车的时间预计是第二天凌晨,所以在接车人员和转运车辆的调配上,有一定难度。经过协商,下午2点多,江密峰镇调配好了接车人员和转运车辆,此时,辛方正乘坐的长途客车已经到了天津。

不让一亩地撂荒,是吉林省在今年防疫条件下的要求。为了缩小劳动力缺口,从4月8日开始,吉林省以全程闭环管理的方式,大规模转运滞留在长春和吉林市两座疫情严重城市中的农民。截至目前,已有4万多名省内滞留农民顺利返乡,开始了春耕备耕生产。但是,滞留省外的农民,返乡所遇到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既要看返回地的疫情情况,又要看返乡农民所属县区和乡镇的具体防控要求,再有就是交通上的不便利。种种不确定因素,加大了农民返乡的难度。

面对诸多难以预知的困难,决心不让一亩地撂荒的吉林省要求各市县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每一个具备返乡条件的农民开辟回来的通道,并确保返乡农民都能顺利转运回村里。4月22日晚11点多,负责转运辛方正回村的工作人员,前往辛方正下车的磐石高速服务区。4月23日凌晨2点多,辛方正乘坐的长途车,在经过16个小时的行驶后,抵达磐石高速服务区。

望马沟村村民 辛方正:可算到家了,可算到家了!谢谢政府,特别谢谢!

村里负责人查验了辛方正48小时的核酸证明,又在现场做了抗原检测后,一行人驶上回乡的路,凌晨4点到达江密峰镇望马沟村。

按照村里疫情防控要求,从低风险地区回来的辛方正,不需要隔离,但必须严格执行家里和田间耕作两点一线的防疫要求。辛方正做出了保证,也把回村后的下一步打算好了。

望马沟村村民 辛方正:先把地耧出来,要是天气好,二十六七号、二十七八号就播种了。

历时16个小时,从1500公里之外赶回来的辛方正,一早就下到自己家的地里忙活起来。

农民回不来 耕地怎么办?

老辛是能够返乡的农民,自家的田地可以自己耕作了,还有一些因为封控或隔离等原因,暂时回不来的农民,他们的田地怎么办?这期间出现了一个名词“云耕种”,什么是云耕种呢?接着来看↓↓

03:40

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董屯村村书记韩文年通过视频连线向本村村民韦有兰展示的是为韦有兰家培育的水稻秧苗。

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是当地最早发现疫情的区域,也是疫情初期的重灾区。这几天,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当地的春耕有序展开。然而,丈夫已经去世几年的韦有兰,去年冬天去了吉林市城里做保姆,由于雇主所在的小区是中风险区域,导致她无法返乡,家里的7亩多的水稻田的育秧,成了问题。

像韦有兰这样需要代育苗的农户,董屯村共有3家。在代耕代种代育苗措施的倡导下,本村村书记带着妇女主任、村社长和退伍军人共10个人,组成“帮扶小队”,义务性地帮助育苗。董屯村几家农户的育苗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桦皮厂镇各村回不来的有水稻田的农户,都面临着育秧的问题。这些农户希望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旭能给有偿性代育苗。

为了满足农户们的需求,张旭的合作社推出了有偿代育秧苗服务。到目前,已有17户不能返乡的农民将8700盘育苗委托给了张旭。每天忙着育苗的张旭,还给这个服务起了个时髦的名字“云耕种”,就是定期拍摄视频和照片发给委托的农户,让农户实时监看秧苗长势。虽然张旭做得周到又精细,但也有意外的要求来将他的军。

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社长 张旭:有个村民说种子买完了,也接受代育,但是必须把我的种子育好。你要说就想要你那个种子的话,确实让我们很为难。最后我们也是给自己留一手,真是说他这个种子不行的话,我们育别的种子供他选择。最后(他)还是依了我们了,大家互让一步的话,才能把备春耕生产这块能推进下去。

张旭的留一手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其实,大家互让一步都是为了确保一亩地不撂荒。

中午前,张旭订购的拖拉机送到了家里,这些大型农机具主要用于旱田的耕地和播种。直到目前张旭所在的区域内,仍有9户种旱田的农户因疫情不能返乡,他们将90多亩玉米田交给了张旭代耕代种。

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社长 张旭:我们算时间,基本上能在5月2日前,这种代耕土地全部(代耕)完成。通过这种代耕代种代育苗,能实现一亩地不撂荒,一(条)垄不撂荒。

疫情下的春耕大考

张旭把他的“云耕种”和代耕代种,操办得有声有色,但是在距离张旭40公里外的种粮大户曹曦,却被一开始的无人可用这个难题,困扰住了。

04:00

家庭农场经营者曹曦:我们每年都有自己长期的务农的工人,但是他们不一定都是本村的,他们会有很高的农业技术。我们就跟有关部门申请,看看能不能用工作证明的方式,把他们都从相关的居住地接回来,但是考虑到疫情的要求,有关部门就没有(批准)。

曹曦经营的家庭农场,在船营区大绥河村,拥有4000多亩水稻田、500多亩旱田和30栋育苗大棚,备春耕时用工高峰超过50人,如果达不到这个人数,尤其掌握农业技术的农民到位不足,就会影响到备耕和育苗,那么日后4000多亩水稻田能不能有质量地种上,就成了一个问号。这让5年前从英国名牌大学毕业返乡创业的金融学硕士曹曦,第一次体会到了务农的不易。

家庭农场经营者 曹曦:感觉到束手无策,因为育不上苗的情况,会导致在5月份插秧的时候无苗可用。我们家庭农场在当地也有100余户,在我们这有土地分红,(农户)拿土地来入股,如果秋天没有产量,分红也会受到损失,土地在产量上也会受到损失 ,也会给我们区乃至我们整个市土地的平均产量拖后腿。作为管理人员,每天真的是茶不思饭不想。

农业部门得知曹曦的困境后,与乡镇进行协商,最终采取了折中办法。从最近的村屯临时雇工,并发放通行证,让村民能出得来。由曹曦的农场提供食宿、消杀等闭环管理条件,并按镇里疫情防控要求,农场人员每天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每日上报给镇里。

家庭农场经营者曹曦:我们有吃饭的地方,包括住宿的地方,还(在)很多办公室搭了一些临时行军床。

在周详的防控举措下,50多个农民终于在4月10日育苗作业前在农场聚齐。

一亩地不撂荒的目标,正在多方紧锣密鼓的努力中接近。但是一亩地不撂荒,只是基础性目标,更大的目标是正常年景下,在稳产中谋求增产,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农资的支持。

以化肥为例,往年3月底,到位率可达到80%以上,可今年3月正是吉林疫情最为严重的阶段,物流受限、村庄封闭设卡、农资运销到户严重受阻,到3月底时化肥的下摆到位率只有50%,运输农资成了大难题。不破解这个难题,庄稼的长势都要受到严重影响,稳产增产又怎能指望得上。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锋:那时候我们着急,农民更急。我们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首先我们沟通省里,发放省级的农资运输通行证,确保域外的车辆能够将农资运到当地。到站以后,当地的人负责卸货、消杀,运到农资门店以后,我们沟通商务和交通部门,为当地的农资销售商户发放通行证,也是采取全程闭环运输、网上订购、点对点交接货、零接触交接货,将农资运输到村屯(卡口),村屯组织力量将农资进一步下摆到各个农户。

昌邑区左家镇河湾子村党支部书记 何阳:现在能把种子化肥运到家,进入这个月的月末能开始耕种,老百姓现在已经很满意了。

目前随着天气转暖,土壤墒情适宜,吉林省各地的春播大幕已经拉开,不久后,一亩亩田地就会冒出绿色的幼苗。

标签:
责编:孔婧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