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有饺子皮卖吗?”北京市东城区一封控小区里的一名居民在小区的采购群里问。保供超市里没有,店长就找人现轧了饺子皮儿送过去。
最近几天,东城区3个管控小区里的居民们,都记住了一个热情而美丽的名字,杜娟。她是北京家乐福超市广渠门店的店长。一包盐、一根淋浴管、一袋薯片……只要是大家需要的物资,她都一一送到。
4月24日,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家园社区临时管控。街道负责人跟杜娟沟通,不管多难,首先要保障封控小区的民生需要。
刚接到任务的杜娟,心里也没底。门店体量大,部分店员隔离在家,剩下的只有40人左右,既要承担店里线下线上的正常业务,又要负责保供和配送。
杜娟给封控社区送货。(受访者供图)
杜娟还记得,4月24号晚,收到管控消息,周围的小区居民开始有些恐慌,当晚的客流量达到了平常的五六倍,正常营业时间从晚上九点半推迟了一小时,卖场比过年还“热闹”。她紧急和采购部沟通,将配货量提至5倍。
4月25号早上开店前半小时,店门口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杜娟决定提前开张。依然“疯狂”的一天结束,直到晚上10点45才关闭店门。
那两天,店里的很多民生用品降了价,比如,圆白菜和西葫芦每斤只卖9毛9,黄瓜每斤2块6毛9,远低于市场价。尽管如此,销售额还是翻涨到平常的五六倍。
“这样略多紧张的消费也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杜娟说,一是补货跟不上,二是很多顾客从货架上拿了商品想想又不买了,随手乱放。三四个店员光是捡孤儿商品,一天就填满了四五十辆购物车。
店员们已经累得上货都上不动。为了安抚消费者,杜娟想了个办法,把货堆在对应的位置上。比如货架上的方便面空了,就在地上放成箱的方便面,让老百姓感到并没有缺货的情况。“这家店的库存也足够5000人吃10天。”杜娟说。
杜娟在门店卖场。(受访者供图)
当周边小区接二连三纳入封闭管控中,杜娟身上的担子也更重。她和社区商量,小区里很多中老年人,不会用手机小程序下单,赶紧先建购物保障群。群主就是杜娟。
在店铺小程序里,封控小区有下单的专属窗口。杜娟还设计了29元和35元的食品套餐,可以保证一天的新鲜食物需求。偶尔商家一个精品套餐,满足生活品质比较高的人的需求。
5月初,由于外卖平台有骑手感染,负责配送的骑手人数锐减,店里本身人手就紧张,于是杜娟亲自上阵,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装卸、送货。
群里的信息繁杂,分时段收集。每天上午、下午的两波需求,分别集中配送。晚上7点半到九点半再收集一次,再晚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发,以免打扰群里的老人休息。
最开始的套餐方案无疑能减少工作量,但很多人有时候只想买一把青蒜、一袋鸡蛋或者两只柠檬。后来,有人想要猪肉,杜娟会细问,要哪个部位的?有人家里淋浴的软管坏了,没法洗澡,他们都会一一满足。
需要饺子皮的封控居民发朋友圈,给杜娟点赞。(受访者供图)
“周边有的店,配送时有时无,只有这家店保证基本上当天或者半天之内就能送到。”绿景苑的一位居民在群里看到,有时候商品送错了,居民着急,杜娟就会说,找不着的免费补。
就这样,米面油、卫生纸、蔬菜、零食,一次100多个单品来到封控区,最多的时候,她一天送了4次。杜娟的手机几乎不离身,两个充电宝轮着用。“我45岁了,有时候我也感觉到体力毕竟不像年轻时候了。”杜娟说,但收到大家对她“中国好邻居”的夸赞,那些疲惫就都顾不上了。
一天晚上,有位老大爷晚上九点半给杜娟发信息,问她休息了吗,想请她配些东西。先是拿纸笔写,后来发语音,一共要了27种物品。“满满一大箱,都有点搬不动了。”杜娟说。
老大爷告诉杜娟,他的孩子都在外参加防疫工作,没人照顾自己和老伴。两位80多岁的老人,不能出门,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把需求攒到一起才开口。老大爷一收到货,就给杜娟发消息连连道谢,“真的是跟自己孩子一样”。
杜娟对老人,总是特别的照顾。自今年年初从成都调来北京后,她就结对帮扶所租住小区的三户孤寡老人。她很想念自己70多岁的母亲,母亲独自在老家山东青岛生活。“我的母亲离我远,我不能尽孝,因此更想把我对父母的爱放在身边需要子女呵护的老人身上,对我也是心理安慰,我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不管是一包咸盐、一袋馒头,有个别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或者有人急需的,你说完,我一个小时之内就送到。”杜娟知道,封控的居民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一颗物资保障的定心丸,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也能让他们踏实地生活。
在卖场工作的杜娟。(受访者供图)
店员们笑称杜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平日里,这位店长不会闷在办公室,而是经常在卖场里干活,哪个部门有什么问题,她现场教学。
从4月24号至今,杜娟和店里的员工都还没有完整的一天休息。她给店里装上淋浴、洗衣机、微波炉,打上简易的床铺。尽管自己租的房子就在店面所在的小区楼上,她也和店员一起住进店里。非常时期,她常忙活到夜里一两点,“以前还会做梦,现在都没有时间做梦了。”
王金一是杜娟的“半个助理”,跟着她一起装车、送货。杜娟的车总是被塞得满满当当。他还记得,一次,店长给社区的志愿者买了10多箱水,送货的时候也一起捎了过去。
“一天三顿,有一两顿饭都是店长做的。”店员们不能回家休息,难免有人诉苦。热心肠的杜娟张罗着,给大家包饺子、做馄饨,王金一爱吃杜娟做的炸酱面。店员们走到脚底起泡,她买了药包给大家用来泡脚。“店长没啥特殊的,也和我们同甘共苦,她有一股劲儿,能把大家凝聚起来。”王金一说。
店员们一起吃杜娟做的炸酱面。(受访者供图)
杜娟会根据封控情况调整门店物资储备,目前已经增加到平日7倍的储备。保供加上日常的订单量,一天有1000多单物资等着他们配送,最多的时候达到1500多单。 “一天走六七万步也是正常的。”杜娟在卖场里拣货时,有时不带手机,或者把计算步数的软件关掉。这样,到了晚上,她才能告诉母亲,“你看,我今天只走了几千步,一点都不累。”
当小区因疫情沉寂,周围的人们聚成了热情的火苗。封控小区绿景苑的一名居民说,小区附近有家私人奶站,靠近超市。小区内组了个零食群,每天早上七点多,店主在群里发上今天到货的照片,大家接龙,十点多,一车奶就就送过来了,新鲜又实惠。“本身店里人手紧张,这也不是离店最近的小区,但他们就是特别照顾我们。”还有一些团购的龙虾、樱桃、粽子、凉皮,奶站老板也能就近买了送来。
“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个性化、按需供应。”这名小区居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