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近日落下帷幕。会前美方一些人的高调门和会后并无多少实质性成果形成鲜明对比。“威逼利诱”东盟国家加入“小圈子”,无法给地区带来繁荣稳定。其“制华”的“良苦用心”不过是美国一厢情愿,注定失败。
从东盟国家对此次会议的反应看,妄图逼迫东盟选边站队的路子根本走不通。东盟第一大经济体印尼总统佐科会前即公开表示,印尼认为东盟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伙伴都保持开放,东盟愿开展包容互利的具体合作;马来西亚贸工部长阿兹明表示,印太经济框架是一个受欢迎的倡议,但进入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代表更大、更直接的机会;柬埔寨首相洪森更是明确指出,“柬埔寨不会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
不难看出,美国或诱导或逼迫东盟国家加入地区对抗的“良苦用心”,与东盟国家希望维持良好国际关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经济持久发展的意愿背道而驰。美国“一呼难百应”的背后,既有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强大经济逻辑,也有美国近年来霸道做法逆全球大势而动给地区发展带来的“切肤之痛”。
美国举办本次特别峰会意在为其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铺路。其框架明确将中国排斥在外,旨在建立排挤中国的供应链体系。这与近年来美国鼓吹的“对华脱钩”一脉相承。但是,美方显然忽视了一个事实:东盟与中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巨大,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逆势上涨,今年前4个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近2900亿美元,同比增长9.4%。中国的供应链健全、市场超级庞大,对东盟国家来说意味着海量机会。如果迎合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将中国排斥在外,东盟国家将失去重大发展机遇。况且,新的供应链形成需要经历漫长过程,成本巨大。相比之下,近年来坚守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并没有向东盟提供更多市场准入机会,经济援助也是寥寥无几,是不折不扣的口惠而实不至。更何况,美方近年来四处挥舞关税大棒、“毁约退群”、逼迫他国“选边站队”等,已经严重影响包括东盟地区在内的多国正常贸易往来和供应链产业链稳定。
美国一再表示与东盟的关系至关重要,并声称要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美国并没有真正尊重东盟,也没有真正视东盟为平等合作伙伴。多年来美国驻东盟大使一直空缺,美国驻泰国大使空缺已近一年半。而在本次为期两天的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没有与远渡重洋而来的东盟各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宣布向东盟提供的援助仅1.5亿美元,这与美国国会正在推动的向乌克兰提供400亿美元军事援助相比几乎不值一提,其傲慢与敷衍暴露无遗。
在美国—东盟峰会召开前一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联合发表声明称,作为11月东盟相关峰会、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大重要峰会的东道主,“决心与所有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合作”。泰国媒体指出,此举意在提醒国际社会,应给予东盟在不受外部压力和干扰的情况下做好工作的机会。不难看到,东盟国家不愿搞零和博弈,也不愿推动集团对抗,东盟欢迎的是促进本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合作倡议。对于这样的声音和意愿,美方一些政客切不可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