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创造国土绿化发展奇迹
2022-05-24 10:42:00  来源: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基础,中国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持续引领全球绿化事业发展。

奇迹来自广泛参与

2019年初,美国航天局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卫星资料显示,世界变得越来越绿了。对地球变绿贡献最大的是中国,因为中国42%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人工植树造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10年间,中国森林面积从31.2亿亩增加到33.54亿亩,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首位。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151.37亿立方米提高到191.78亿立方米,林木植被总碳储量从84.27亿吨增加到107.14亿吨,森林年涵养水源量从5807亿立方米增加到8039亿立方米,年固土量从81.91亿吨增加到117.20亿吨。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创造了人间生态奇迹。

奇迹来自于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连续十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履“植”尽责,全社会植纪念树、种纪念林蔚然成风。

奇迹来自于广泛参与。国家林草局将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拓展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8大类,在15个省份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建立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打通了义务植树尽责“最后一公里”,让“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成为现实,全民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10年来,全国适龄公民55.03亿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植树216.86亿株(含折算),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厚植人心,生态文明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奇迹来自于国土绿化工程的深入实施。10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全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抚育11.6亿亩,建设国家储备林8550.51万亩;全国组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累计落实中央资金400多亿元,划定基本草原面积37亿亩,完成种草改良5.65亿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0.32%,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8%下降到10.1%,有效促进了38.1亿亩草原休养生息;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2658万亩,创建了41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5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较2009年减少7500万亩和6495万亩,全国沙区植被平均盖度较2009年增加2.59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沙尘天气较“十一五”期间减少29%。

科学绿化阔步向前

山水林田湖草沙怎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比如,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于1978年启动。“到2025年,三北工程科学绿化技术体系将初步建立,建成一批科学绿化示范样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一级巡视员武爱民表示,三北工程区完成2021年营造林任务944万亩,造封飞比例约为41∶45∶14,乔灌比接近4∶1,造林方式和树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绿化更是迈出重要步伐。

坚持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在国土绿化中,充分考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科学恢复林草植被。比如,在干旱缺水、风沙严重地区优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灌木树种和草种;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优先选用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的防护树种草种等。

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各地科学划定绿化用地,实行精准化管理,以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草地等为主开展绿化。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进行绿化,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注重使用多样化树种营造混交林。比如,在江河两岸、湖库周边优先选用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的树种草种;在海岸带则优先选用耐盐碱、耐水湿、抗风能力强的深根性树种;在水热条件好、土层深厚地区优先选用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的优良珍贵用材树种;在居民区周边避免选用易致人体过敏的树种草种等。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比如,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雨养、节水为导向,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提倡低密度造林育林,合理运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防止过度用水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为大力推行科学绿化,我国还组织开展了4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启动了山东、辽宁、宁夏、河南、重庆5个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区、市)建设。2021年首次实行造林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造林绿化任务,造林完成任务上图率达91.8%,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落地上图管理体系。

绿化惠民成效显著

10年来,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土绿化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惠民事业,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同时,国土绿化和生态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小康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推进“身边增绿”,开展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生态文化乡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10年来,全国新增国家森林城市152个,累计建成“口袋公园”2万余个,建成绿道8万余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06%,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8.99%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不断做大做强林草产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目前,我国经济林面积达到6亿亩,较2012年增长26%;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已超过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超过1倍。我国林产品生产、贸易居世界第一,林产品对外贸易额达1600亿美元,林产品进出口总值1876.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48.2%;木本油料、林下经济、花卉、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若干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干鲜水果、森林食品等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2亿吨,较2012年增长47%。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潜力极大,初步统计,我国林草药用植物占中药资源的80%左右。”国家林草局发改司一级巡视员杜纪山说。

通过国土绿化、生态补偿等扶贫方式,累计带动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全面完成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比如,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10.2万名,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支持贫困地区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蕲春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蕲春县大力发展林药套种4.2万亩,年产中药材1万吨,每年实现收益1.4亿元。”蕲春县县长陈丹表示。

如今,美丽的神州大地上正描绘着一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画卷,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更多生态治理奇迹会在中国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绽放! (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