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2018年8月28日,习近平主席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勉励他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同沿线国家共建的几十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各领域人文交流深入推进,为青年国际交往和创新创业搭建了平台,青年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青年积极作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发挥“一带一路”平台作用促进青年创新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和政策合力,需要进一步厘清理念和路径两个层面的问题,进而形成系统性机制保障,提升参与有效性。
坚持融合发展,更好发挥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作用
青年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应坚持融发合展的理念。
从人文交流角度来看,青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举办的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品类丰富,规模也越来越大,艺术夏令营、志愿服务、影像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动等受到广泛欢迎,为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了基础。
从国家形象塑造来看,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青年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与经济发展、时代主题、社会思潮、文化积淀、国家叙事方式等紧密相关,并发生着历时态流变。自信、包容、诚实、进取的青年形象,助力提升国家形象的影响力。
从传播媒介角度来看,高效的传播媒介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网络传播和人际传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两种传播方式的共同活跃主体是青年群体。青年通过国际社交媒体,从自身和日常生活视角生动、细腻地表达着中国形象,体现爱国情怀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互动性强、直接有效的“微”特色,与主流媒体形成互补,成为国家形象传播与塑造的重要方式。
青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但要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看待青年群体的构成,既要发挥中国青年的主动性,也要引导和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大范围的文化交流和价值共识,增强共建的合力。中国的海外留学生、海外青年汉学家、外资企业人员等群体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语言特长,讲述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更加多元、立体、丰富,能提升对外传播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有效性。
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的建议
当前,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路径分为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整体上呈现为政府方面为主民间为辅的局面。政府路径主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建立的多层次人文合作交流机制,包括教育合作(含留学生交流)、智库交流、旅游交流、文化交流(友好交流年、艺术节等)、遗产保护合作等,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民间路径主要体现在学术交流、文化艺术交流、旅游交流、网络交流等,以民间团体和个人交流为主,虽然整体交流的规模和频率远低于政府路径,但其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提升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效性,应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进一步拓宽路径,形成青年参与的机制保障。
建立完善的综合协调保障机制。坚持系统观念和创新发展,在“一带一路”多层次人文合作交流机制总体框架下创建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综合协调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外交、商务、宣传文化、教育、青年等部门、行业组织、相关企业和社会等力量,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识和合力。深入研究当代青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符合青年发展逻辑和时代需求的参与方式、路径、平台和载体,形成财政、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保障。把握以数字经济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提升青年数字素养,发挥青年的创新创造作用。以切实提升参与的有效性为目标,形成参与效果评价体系,明确青年参与共建的方向和重点。
重视发挥青年民间交流作用。民间的青年交流往往以散点式的人际交往为主,规模小但频率高,更接地气、更易融于当地社会,其鲜活的生活故事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具有独特价值。坚持从本土和他国视野出发,鼓励和支持国际青年民间交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编制中国青年对外文化交流读本,让青年在民间交流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行动,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
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正向作用。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热点,特别是社交媒体已成为舆论场的决定性力量。应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的现代性、互动性、广泛性特点,针对其主要用户青年群体,构建“一带一路”青年传播矩阵,积极利用新技术,采取青年受众群体熟识的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文化,增强传播体验性、趣味性、互动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同时,要对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阻断措施,防止其他势力的污名化,消弭文化“出海”中的折扣问题,提升青年参与一带一路话题的主导权,让国际社会更加多元理性地认识中国。
加强青年间交往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识。在多层次人文交流机制的大框架下,应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青年为主体、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青年作用,助力青年全面成长。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图像形塑力与五四以来青年形象的建构(20TZTSKA003)”阶段性成果)
杨晶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