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
她是深入基层两脚沾泥的博士,她是北京密云养蜂事业的领头人,她是乡亲眼中的贵州妹子。扎根深山耕耘十载,她让“蜂盛蜜匀”成为京郊密云名片,让蜂农过上“住别墅开小车”的小康生活。
她就是放弃出国深造机会,带领京郊蜂农深耕甜蜜事业的“80后”养蜂博士、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站长罗其花。在京郊大地上,这位农民的女儿把科技成果装进了农民的口袋。
耕耘十载,初心酿就甘甜
密云是北京的重要生态涵养区,那里优良的自然禀赋适合发展绿色、有机蜂蜜产业。连日来,在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口外村的崖壁蜂场等地,罗其花组织蜂群、指导生产、对接销路,脚步不停。
在蜂农眼中,个子不高的罗其花就是他们的“定心丸”,因为在养蜂每个关键环节,这位“蜂博士”都会陪伴在大家身边,帮大家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今年40岁的罗其花是全北京蜜蜂行业唯一的女博士。2011年,农学博士毕业的她放弃了赴美深造等机会,怀揣着梦想来到密云,来到基层,与蜂农打交道。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科研虽然高大上,但不接地气。可能也是因为我来自贵州农村,我是农民的女儿。”罗其花诉说初衷。
在这里,她参与成立蜂业管理站后来成为站长,蜂业管理站主要服务蜂农,推广蜂业新技术以及新品种等。
后来,他们又筹建北京西方蜂蜜育种中心,选育适合本地区的优良种源。当时,她基本上是迎着朝阳去,披星戴月回。每当天气不好的时候,蜜蜂就会比较“暴躁”,罗其花经常被叮成“香肠嘴”,眯缝眼。“我一天被蜜蜂蛰几十针,身上密密麻麻的点,真是钻心的疼。”
蜜蜂是生态环境指示性昆虫,密云有三百多年的养蜂历史。罗其花介绍,近几年,密云的蜜蜂种群在逐渐发展壮大,由10年前的4万多群增长到现在的12.5万群,蜂群规模居北京市首位。
10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罗其花的耕耘下,密云的蜂产业一改最初分散薄弱的状态,成了改善当地生态、带动农民增收的“金字招牌”。
“我最大的愿望,是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装进农民的口袋里。”罗其花道出了自己的科研梦想。
积极创新,携手走上致富路
小蜜蜂有大学问。学得不精,技术不到家,蜂农非但不能发家致富,甚至可能“颗粒无收”。为此,罗其花积极创新,大胆尝试。
她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密云育种基地之间搭建起了一道桥梁,农科院蜜蜂所的最新研究成果,得以在密云育种基地实践,培育出了“密云一号”“密云二号”蜂王品种,并免费发放给蜂农。
为破解困扰全区蜂产业的大问题——干旱,2014年,罗其花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支持下,和团队反复实验,率先在全国推出了“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实现了蜂农“旱涝保收”,有效推动了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罗其花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科研创新的路上探索前行。
10年前罗其花初到密云时,当地只有600多户养蜂,如今已经有2144多农户以蜜为业。通过发展蜂产业,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199户退耕禁养农民的实现转移就业,全区362户低收入农户实现养蜂脱低致富。养蜂脱低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现在,她的朋友圈里都是蜂农的甜蜜故事。“看着大家通过养蜂脱低致富,我特别自豪、开心。我就觉得,这些年来我扎根深山付出的所有努力和艰辛都是甜蜜的。”她说。
从事蜂产业多年,她也被“蜜蜂精神”深深感动着。在她看来,“蜜蜂精神”体现的是勤劳敬业,是无私奉献,这正如广大密云人民为保护密云水库“这一盆水”,都在像小蜜蜂一样敬业奉献。
作为“蜜蜂精神”的积极践行者,罗其花有着更宏大的梦想,比如打造密云蜂业品牌,生产中国最好蜂蜜、用蜜蜂撬动其他产业发展……她要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北京密云的优质蜂蜜,让更多百姓过上甜蜜生活。
说起未来的蓝图,罗其花眼里放光。
(后期: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