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一个热词,成为全国各地锚定的发展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
自5月中旬开始,中央主要媒体和相关地方媒体展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他们行走在一线,挖掘各地区各领域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经验做法和突出亮点。
此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站就是江苏。5月15日至20日,采访团深入南京、镇江、苏州、扬州、无锡、泰州、南通等地采访调研,记录发生在江苏发展一线的生动故事。透过江苏这扇窗,“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有哪些收获?
科技创新引领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作为全球产业合作的深度参与者,江苏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硬核的科技技术,才能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
在当下的江苏,采访团所到之处,一幅幅创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世界首台峰值运算性能超十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神威 太湖之光”凸显“神威”。“超算不仅要‘高大上’,而且要接地气。”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吴吉明介绍,中心向上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国家重大装备研制,也在太湖蓝藻污染治理、企业智能化改造、老旧小区电梯智能化大数据平台搭建等多个领域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无锡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的下棋机器人
在无锡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内,陪护机器人、农业遥感无人机正在展示,各式各样的新设备让人感到生活中“万物互联”。截至 2022年底,园内已有高新技术企业 123家、上市筹备企业17家,已培育市级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 150家,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9 家,其中国家级4家,已形成以物联网、元宇宙、光子等三大产业为代表的百亿产值、百家高企、百名领军的先进产业集群。
在中以常州创新园,以色列企业家依兰(Ilan Maimon)正是看中这里的创新发展能力,选择落户常州。如今,他不仅将自己的咖啡研磨机生产企业Hey Café做到占据中国60%的市场份额,还积极帮助更多以色列企业家来常州发展,园区已经初步形成“创新项目集聚园区、技术合作向外辐射”的发展格局。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访团观察到,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既着眼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也注重对传统产业的科技赋能。
△南京滨江智能制造基地
“1个订单1万多件原材料,不需要人工拣选,机器不仅能零误差自动取材,还能输送到各生产线,高校智能地保障生产。”中兴通讯副总裁周建峰说,在南京滨江智能制造基地,用“5G制造5G”的场景很常见,中兴通讯通过开放自身能力、共享发展成果,为产业、行业和生态伙伴铺路搭桥,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南通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现场
铁花飞溅、浓烟滚滚,这是过去传统炼铁企业的生产现场,但在南通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现场却是另一幅光景:应用5G、AI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这里把经验炼铁变为数字炼铁,操作难度大大降低。“我们污水、固废零出厂,全部实现内循环,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30%以上。”
采访团成员在江苏的创新一线形成一个共识:“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江苏的发展启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拥有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
坚持做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还是实体经济。”这是采访团在江苏各地听到最高频的一个词,实体经济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计,关乎着一省、一国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江苏始终坚持做好实体经济发展。
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江苏的经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实体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镇江高新区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
在镇江市高新区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采访团观察到园区秉承的理念是“把企业服务到不好意思 ” ——为企业“定制”建厂房、拉贷款、跑服务。在良好的服务下,目前11家企业入驻,实现“开园即满园 ”。一家初创企业入驻后,短短几年生产机器就从15台扩大到300台,还在嘉善设立了分厂。
“前100家德企聚集太仓用了14年,而从第300家到第400家仅历时3年。”过去30年来,太仓积极开展对德经贸合作,以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德企在这里安家落户,并实现快速发展。如今,太仓已经成为德资高地,汇聚德企超480家,总投资超60亿美元,成为中国德企投资最密集、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德企亩均产值达 1400万元。
△苏州BioBAY
苏州BioBAY是苏州工业园区孵化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科技载体,经过十余年来的深耕和培育,BioBAY已聚集62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近3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泰州新时代造船厂
全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泰州。今年一季度,泰州全市新接订单20艘125万载重吨,同比上升 65.1%,船舶制造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靖江船舶业将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增加双燃料集装箱船、LNG加注船、氨和液化石油气运输船等设计储备,加速现有产品的迭代更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优质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家的开拓创新,都吸引着采访团不断探索了解,让采访团对“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
沿着长江一路行进,采访团在江苏沿江 8 市注意到,沿江生产岸线大量腾退,“还江于民、还岸于民 ”,大片老工业区变成生态文化公园,人们在江边、运河边感受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活幸福,太湖水清岸绿,大运河“流动的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打卡。
“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幸福,日子美如画。”这是采访团在江苏各地常常发出的赞叹。
“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镇江市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社区医院首诊制、家庭医生工作室让居民有了 “专属医生”,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看,CT、核磁共振当天就能拍,实实在在保障居民的健康。
常熟蒋巷的村民是“被全国人民羡慕的村里人”——900人的小村庄2022年总产值达到10亿元,轻型环保工业、绿色高效农业让年轻人在村里就能找到工作,老年公寓免费住、大病不用愁。
“我们现在是男孩不愁娶,女孩不愿外嫁。”江阴山泉村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10 多年的时间里,从负债千万的“问题村”变成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超9 万元的“幸福村”,建成了民主宜居的高品质家园。
△常州姜下村 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常州溧阳的姜下村近年来以鹅为媒,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也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75万元,经营性收入4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万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大展拳脚。
和姜下村一样,泰州姜堰的小杨村也聚集了一批年轻人,通过“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模式,带领村民打开了田园乡村致富路。小杨村党委书记王政是名90后,他说,“ 要让农村更像农村,只有保持农村原有的味道,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兴业,来旅游消费。”
一位采访团成员在行程结束时表示,深入对江苏各地发展做深入了解后,“高质量发展”并不是“ 高高在上”,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就医求学,“其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民的幸福安康。”
现代快报+记者 李娜 刘伟娟 熊平平/文 苏蕊 顾闻/摄(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