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国际化人才回流大幅增长
2021-01-20 10:29:00  来源: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前不久,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了33.9%,留学生回国求职同比增长67.3%,二季度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5%。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程家财表示,截至2020年底,留学生回国申请认证数量约为30万份,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万份左右。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人才红利优势凸显,国际化人才也在纷纷回流。

海外人才加速回流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

程家财表示,广大留学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的留学工作方针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和留学回国人员数量都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留学人员回国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95后”沈陈钢是一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20年毕业后回到国内,在江苏无锡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求职成功。沈陈钢说,随着美国收紧移民政策,近年来各大公司都在减少外国员工招聘。同时,国内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在国内找到相关工作的机会较多,“从投简历到最后确定工作,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

在日前上海举办的一场海归人才招聘会上,前来应聘求职的很多人员表示,无论是疫情防控形势还是经济发展势头,国内都有明显优势,希望能抓住国内发展机遇。

《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对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和“国内就业机会更多”。

创新引领提振信心

受全球经济下行以及疫情影响,一些国家纷纷削减员工招聘计划,通过限岗限薪等方式缓解财务危机,这些限制性政策使其国内就业面临严峻困境,海外学子在国外的应聘压力陡增。而与之相映照的是,我国经济复苏与社会环境的持续改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以53.28的全球创新指数得分,在全球参与排名的131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4名,是唯一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报告认为,世界创新核心区域正在东移,中国是过去几年中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进步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名列前茅。

《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也显示,66.6%的受访海归表示,经历疫情考验,对国内经济发展与就业更有信心。

依托区域经济水平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海外人才更具吸引力,吸纳了45.1%的求职申请。杭州、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依靠较强的发展潜力与引才政策,也吸引海外人才奔赴。

不过,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长,海外留学生的质量也产生了较大分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说:“随着留学生数量增加,部分留学生在学识能力方面与国内毕业生相比并不占优势,在就业竞争相对激烈的国家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要难得多。对于需要依靠更多社会资源来找工作的海归来说,回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造林引鸟”更适宜

为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开放包容的政策,积极主动地引进海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促进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他国技术的依赖程度。

不过,不少回国求职的留学生表示,受疫情影响,国内求职压力也不小。与国内毕业生相比,海归对薪资、工作环境等的预期更高,因此需要做好自身的预期管理,对之前偏高的预期进行适度调整。

程家财表示,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新创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将会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海归人员创业就业。

首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学历学位认证、派遣落户、档案管理等方面,提供快速服务。

其次,继续举办好春秋两季留学英才招聘会,进一步扩大招聘会规模,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线上线下结合提供全天候招聘服务。

再次,继续举办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大赛。针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遇到的融资难、缺乏创业经验,以及对产业信息、市场信息了解不够等问题,加强培训和指导。

不少地方为吸引海外人才推出了优惠政策。如浙江根据海外人才的特点,量身打造了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创业创新创造一体的新型园区,让人才“拎包”创业;围绕海外人才关心的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关键“小事”提供周到服务。

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归人才?储朝晖建议,各地要避免唯学历、唯文凭,要重在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前那种仅凭优惠政策‘投食喂鸟’式的引才机制已经过时了,现在更应采取‘造林引鸟’模式,从根本上给各类人才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和机会,让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储朝晖说。记者 李丹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