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洼村,地处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东南部,距离县城约45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闭塞,是“十三五”省定重点经济薄弱村,2018年村集体可持续经济收入仅为1万元。但到了2019年,村集体收入增长到51.9万元,低收入户也已全部脱贫,较好地完成了脱贫目标任务。
这一奇迹是怎么发生的?1月13日下午,天气阴冷得很,记者从沭阳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虽然跟着导航走,还是进入了一段“断头路”,到了史洼村村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
小村新貌:村容干净整洁,路边竖起了路灯
“全村区域呈东西走向,有村民555户,外出打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见到记者,顾濮冰就向记者介绍起了小村的基本情况,他戴着眼镜,相貌朴实,长期的乡村生活,让他看上去就像当地土生土长的村干部一样。
小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
但顾濮冰却是来自昆山。2018年4月,昆山市选派队员参加省委驻沭阳县帮扶工作队赴沭阳县周集乡史洼村开展帮扶工作,顾濮冰开始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他开始思考着怎么增加村集体收入,更好地为村民办事。
“有了钱,才能增加投入,改变村容村貌。”为此,他确定了“先产业,后民生”的发展思路”,利用史洼村确定为省定重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优势和昆山市帮扶的资金优势,投资250万元购置一幢三层工业厂房,面积达4785㎡。2019年,厂房租给了一家服饰公司,年租金达15万元,并能解决部分低收入农户就业。
小村添置的草坪专业设备。
周集乡有种植草坪的先天优势,顾濮冰争取后方支持,投资50万元购置草坪专业设备30余台,一方面通过出租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3万元,另一方面推动周集乡草坪种植产业发展壮大。
有了项目和产业,村里又利用帮扶资金在主干道安装了102盏太阳能路灯和6盏景观灯,亮化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村民晚上摸黑出门的窘境。同时,新建了一幢二层500㎡党群服务中心,改善了村干部的办公条件,党员活动也有了场所。
小村主干道安装了100多盏路灯。
走在村部门前水泥路上,只见路边是一排崭新的路灯,虽然已经深冬时节,但路边的菜地和成片的麦田,依然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年轻的领头人:就是想为家乡做点实事
“我们的村领导班子是全县最年轻的。”30岁的村书记毛杰说,他是从去年5月开始担任村里的书记,他还是这个班子里年龄比较大的,妇联主任是28岁,治保主任是27岁,副书记是25岁,39岁的村副主任周清是本地人,也是班子里年龄最大的。
作为村里“第一书记”,顾濮冰到村后走访、座谈发现,村“两委会”班子总体年龄较大、工作积极性不够、带头致富能力不强。因此,他和当时的村书记一道在本村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和种养殖大户中排摸,挑选政治上靠得住、发展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能人向乡党委政府推荐,组建了全县最年轻的村领导班子。
毛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到了家乡,成了小村的书记。“我以前是做电子的,属于家族企业,一年销售收入有200多万,也在昆山做过贸易。”毛杰说,后来乡里联系了几次,自己就回来了,“我也是本地人,就是想回家乡做点事吧。现在接了订单,就只能让别人做了。”
草坪将成为小村致富产业。
为了调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毛杰带头流转土地100多亩,准备种植草坪。“现在正在平整土地,过完年就能动工了。”毛杰说,村里的土地规划面积有500多亩,亩均效益预计可达8200元,是原来传统稻麦种植效益的3倍。
周清也是作为能人被乡里招引回来的。“我以前在县里一家公司上班,一年工资加奖金有十几万元,现在收入虽然低了很多,就是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事,心里也踏实一些。”
61岁农民成了“管理人员”
“以前年龄大,身体也不好,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在新建的村部门口,61岁的村民毛大珠正在干着零活,因爱人患有慢性病,一家人靠着低保生活。
毛杰流转土地种植草坪后,他开始有了新的职业,成了“管理人员”,现在是不忙的时候,他就带着几个人干点零活,保养一下草坪设备,忙的时候,他要带着二三十人一起干活,一个月能拿到工资2700元左右。
两地共同捐资,设立爱心救助基金。
51岁的村民陈维林去年9月突然股骨头坏死,一家人生活的顶梁柱突然倒下了,而他的女儿刚考上大学。村里知道后,当即从爱心基金中拿出1万元送了过去,并把这个家庭纳入了低保。
从村部出来,沿着黑色的煤渣路步行七八百米,是一座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老井,当地人称作“周砖井”,已被沭阳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副主任周清说,他年轻时就是吃着井里的水长大的,村里目前正准备在古井周围建一座廉政文化广场。
小村古井已被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九天气,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不觉过去了,记者拿着采访本的手都冻麻了。临别时,村书记毛杰说,现在低入户已经脱了贫,下面就是要想办法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记者手记:一条新修的一级公路在小村的北面东西方向延伸,史洼村交通不便的状况将得到根本改观。现在,小村有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全县最年轻的领头人队伍,带着全村人满怀信心朝着富裕生活迈进,小村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