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春走基层】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脱贫攻坚中的暖心故事
2020-01-26 17:58: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之年。记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采访,采撷接着地气、冒着热气的故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

“只要肯干,好日子不断”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崔治国

△1月21日,射阳县新坍镇新合村,脱贫户胡仁飞正在自家羊圈与老伴一起贴福字,期盼来年继续发“羊财”!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金成 摄

“我是靠养羊脱贫的,贴个福字,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发‘羊财’。”1月21日,记者来到射阳县新坍镇新合村,看到脱贫户胡仁飞正在自家羊圈与老伴一起贴福字。

“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只要肯干,好日子不断。”胡仁飞笑着告诉记者,家里的年忙活得差不多了,肉圆、包子是妹妹家帮他准备的,前两天他又抽空去了趟集市,把花生、瓜子、糖等年货都置办齐了,不缺什么吃的。

如今,养羊已成为胡仁飞的主要收入来源,年收入两三万元,另外加上土地流转、政府补贴还有几千元。“家里还有10多只母羊,成年羊卖得差不多了。”胡仁飞说,能够过上好日子,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也离不开左邻右里的帮助。“今年我低价格把羊卖给附近乡亲,感谢大家平时的照顾。”

2016年之前,胡仁飞家主要靠种地为生。“当时女儿读中专,家里收入低,每天愁死了,怕学费交不上。”胡仁飞说,城里的亲戚朋友有时偷偷地给女儿生活费和学费。

2017年,胡仁飞成为全村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通过帮扶人的引领,他在自家院子旁盖起了羊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饲养了两只母羊。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养羊的技术,想靠养羊稳步致富的脚步始终没有大胆迈开。

“当时,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来到我家,并带来了产业发展贷款的好政策。”胡仁飞说,通过2万元无息贷款,他扩大了养羊规模,扩建了羊舍,并多次外出学习养殖技术。“2018年底羊出栏收入2.8万元,养羊的效益越来越好。”

“虽然还没算,但是去年的收入肯定比2018年要多。前不久,女儿出嫁到附近乡镇,我感觉日子更有奔头。”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胡仁飞说,现在政策好,相信只要靠勤劳的双手,生活会越来越好。

新合村党总支书记陈奔说,去年村里剩余的19户低收入家庭,已经达到脱贫标准。接下来,村里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扶贫鸡生致富蛋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邱欣泽

△1月21日,射阳县合德镇耦耕堂村,脱贫户王才銮刚给鸡喂完饲料回到家中,就和女婿董彦东一道忙着贴春联,憧憬来年的生活更美好!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金成 摄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养鸡场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全家也过个红火年。”1月21日,记者来到射阳县合德镇耦耕堂村,脱贫户王才銮刚给鸡喂完饲料回到家中,就和女婿董彦东忙着贴春联。

“备足年货过大年,新年有个好收成!”王才銮全家忙得热火朝天,年味十足。

“我不怕吃苦,就怕没有致富路子。现在养鸡场有6000只蛋鸡,债务还清一身轻松。”今年48岁的王才銮曾经是村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生活的酸甜苦辣曾使她一夜白头。

2005年,王才銮和丈夫王建武承包了村里的集体小水厂,年收入超过农田收入几倍。但是,生活总是戏剧般地捉弄着这户人家。2014年,王建武突发脑溢血,落下永久残疾,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治病欠下8万多元债务,家里还有体弱多病的90岁婆婆和两个女儿。当时就一个念想,再累也要挺下去,把这个家撑起来。”王才銮感慨说,“那时愁啊,感觉整个家都垮了。”

合德镇耦耕堂村是一个养殖大村,村里知道王才銮家的困难情况后,鼓励支持她家进行规模养殖,并从镇里专门请技术人员指导养殖技术。“说干就干,2014年我租了别人闲置的鸡舍,借钱拿了6000只蛋鸡,一边养鸡,一边照料丈夫、婆婆的生活起居。”王才銮回忆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底第一批鸡下蛋了,见到了效益,生活的信心就足了,农田收入也不断提高,家庭条件也逐步改善。

“2019年收入不错,比上一年还多2万元。丈夫身体残疾政府给予补贴,县里结对帮扶项目每个月还发放补助,大女儿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王才銮说,家里的每一点变化都离不开党的扶贫好政策。

脱贫后的王才銮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村里进行环境整治、要求养殖户建蓄粪池时,她带头响应。同时,把自己学到的和自己摸索出来的养鸡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把自己的脱贫经验与大家分享。

“2015年,耦耕堂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是155户。2019年,最后26户已全部脱贫。”合德镇耦耕堂村村党总支书记邱安健介绍。

花生种出好年景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杨磊 实习生 许蔚祺

△1月21日,滨海县界牌镇条河村脱贫户王龙和媳妇张红在集市里买年货,挑选了对联、福字和喜庆的挂饰。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金成 摄

“带着媳妇逛集市,一路上都是浓浓的年味。”1月21日,滨海县界牌镇条河村村民王龙和媳妇张红忙着置办家中的年货。“家里蒸好了馒头,做了肉圆,灌了香肠,年夜饭的食材基本都备好了,这次来买点瓜子、糖果和对联、福字,一家人欢欢喜喜过新年。”

王龙和张红在滨海县条河小花生合作社打工两年了,王龙开收获机、播种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张红负责筛选花生、包装。“七年前,父亲被确诊患有癌症,为了给他看病,家里不仅拿出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钱,但还是未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王龙说,不幸的是2016年,他母亲遭遇了车祸。“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我身上,作为顶梁柱,我得撑起这个家。”

“现在我们夫妻俩在合作社打工,离家近,一年挣个两三万。我会开机械,只要有活就接,家里还种3亩花生,一年也有6千多元,再搞点养殖,生活有着落、有奔头。”王龙说,“虽然现在还欠10多万元,但是只要我们夫妻俩勤快、不怕吃苦,肯定能还清债务,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好。”

花生是条河村的特色经济作物。“黄河故道得天独厚的优质沙壤土及气候水文条件是小花生生长的‘天堂’,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种花生。”条河小花生合作社理事长盛斯延发展小花生项目,带动很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这一套机械是国产的,从地里收上来的花生,经过机械去土、去尾、抛光,再经过人工筛选,留下饱满、好看的,那些表面不好看的花生,开壳后取出花生米。”来到条河小花生合作社,盛斯延领着记者参观小花生加工厂房。

榨油间、炒货间、油料灌装间、半成品仓库、产品检验室、包装间等,工厂内分区明确。“年后,合作社打算上新的生产线,可以生产多口味的花生,比如说五香、奶香花生等,提高花生附加值,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快车道。”

“合作社原来只做花生批发销售和简单初加工,产出效益低。”盛斯延说,“从2017年开始,合作社开始转型升级,优化种植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我们还注册了‘条河’商标,发展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塑造品牌影响力,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条河牌花生已经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运作模式,采取“物资奖补、保护价收购、优先用工”的办法,着力解决低收入农户增收问题。“我们免费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花生种植需要的农药、肥料,免费机械化播种、收割,保护价收购,带动本村乃至本镇周边农户种植小花生。”盛斯延说,合作社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到合作社务工,力所能及从事基地种植、收购搬运、加工包装等工作,每人每月的劳务收入在1500元以上。

标签:好日子;花生;脱贫
责编:罗鹏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