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樊宇)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绩亮眼,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特殊之年,中国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获得热切回应,进博会的新老朋友积极融入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舞台,书写精彩的全球故事。
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出口市场拓展为生产地和创新所……参展企业与中国的渊源逐年加深;从国际采购、投资促进到人文交流、开放合作,进博会平台效应日益多元。
2018年11月10日,人们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我们期待成为中国市场的一部分。”很多企业不远万里参展只因不愿错失中国机遇。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贸易与投资联动,中国市场的强大势能为世界打开更多机会之门。
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中国经济率先企稳,中国市场持续回暖,给世界带来稳定之锚。《华尔街日报》评论说,疫情严重冲击欧美市场之际,中国成为跨国企业的坚强“后盾”。
从“把最好的产品带到中国”到“把在中国的成果推向世界”,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三度参展的特斯拉带来了刚刚实现交付的中国制造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超级工厂从建厂到量产,再到整车出口欧洲,每个环节都是“中国速度”的生动体现,中国联通内外市场的效率优势尽显。
在上海市外高桥港区拍摄的准备出口欧洲的中国制造特斯拉Model 3(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靠近一点,才能看清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参展企业以进博会为窗口,把握中国市场脉动,很多产品从研发阶段就有着“中国基因”。乐高集团发布了灵感源于中国经典文化和传统故事的全新乐高玩具。泰国公司与中国生鲜电商尝试了专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的生榨椰汁产品。中国市场需求对企业供应链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从生产全球好物到消费全球好物,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的中国正激发出澎湃力量。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未来10年预计累计商品进口额超过22万亿美元……有着巨大规模、魅力和潜力的中国市场意味着更具广度、深度的国际合作。
从第一届进博会起,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就成为一大特色。今年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更是达到了411项之多。中国正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能量场。
在这里,消费升级激发创新潜能。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市场对创新科技的渴求,也感受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力量。创新成果汇聚,新品同台竞技,数字化技术、智能化应用带来更“聪明”的机器、更“接地气”的场景。
在这里,创新潜能加速国际产能合作。从移动支付到5G商用,中国不断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给了企业大显身手的信心。不仅如此,疫情之下中国产业配套优势和产业链韧性也让跨国企业意识到携手中国创新的巨大前景。创新基地引进来,创新产品走出去,“始于中国,惠及全球”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纵观三届进博会,经贸合作“成绩单”步步高升,而“开放”是不变的承诺。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各国企业踊跃参展,这都是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有力回应。
回顾过往,中国的开放一诺千金。面临疫情考验,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中国领导人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宣布的扩大对外开放系列举措全面落实,中国与世界的开放互动迈向更高水平——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瘦身”、扩容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保护知识产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交出亮眼成绩单。
展望未来,中国仍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将继续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正如埃及《金字塔报》所说,中国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如期举办进博会,还提出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等四大举措。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始终与时俱进的最好证明。
万商云集、共襄盛举,进博会已成为紧密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纽带。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为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也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福祉。